
[protracted;prolonged;long-drawn-out] 又稱曠日彌久。曠:拖延。荒廢時日,拖延很久
一場曠日持久非決定性的戰争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 趙 之兵,以杜 燕 将,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於溝壘。”《三國志·吳志·華覈傳》:“如但固守,曠日持久,則軍糧必乏,不待接刃,而戰士已困矣。”《明史·楊守隨傳》:“以數萬甲兵讨出沒不常之寇,千裡轉輸,曠日持久,恐外患未平,内地先敝。” 劉心武 《立體交叉橋》第五章十八:“後來,她被這曠日持久的事态也弄得麻木了。”
“曠日持久”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kuàng rì chí jiǔ,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出自《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将,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于溝壘。”
典故背景:戰國時期,趙國欲借齊國名将田單抵禦燕國。大臣趙奢反對,認為田單會拖延戰事,導緻趙國人力、財力耗盡,最終得不償失。
“曠日持久”不僅描述時間跨度長,更隱含對低效、消耗的批評。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中性或褒義場景。
《曠日持久》是一個成語,意味着時間很長,耗費了很多時間。
《曠日持久》的拆分部首依次為日、手、水,拆分後的筆畫總數為17畫。
《曠日持久》的字面意義是時間漫長,來自于古人的觀察和思考。
《曠日持久》的繁體字為「曠日持久」。
在古時候,「曠」字的寫法中間有一個「日」字,像是「廣」加上「曰」,而「持」字的寫法中間有一個「寺」字,像是「扌」加上「寺」。
1. 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兩年了,真是曠日持久啊。
2. 這場戰争持續了好幾十年,戰鬥的日子真是曠日持久。
曠日持久的組詞有:曠日、日久天長、漫長持久。
曠日持久的近義詞有:耗時較長、漫長。
曠日持久的反義詞有:迅速、短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