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铨部的意思、铨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铨部的解釋

主管選拔官吏的部門。 唐 代文官由吏部铨選,武職由兵部铨選。 宋 初吏部铨選官員,僅限州縣官及幕。文官少卿、監以上中書主之,京朝官由審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職由樞密院主之。至 明 代,文歸吏部,武歸兵部。曆代吏部職掌甚重,故常以“銓部”指吏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銓部類出見次,士大夫樂從遠宦。”《宋史·選舉志四》:“在朝廷則當量人才,在銓部則宜守成法。” 清 陳夢雷 《絕交書》:“誤指不孝曾為僞學士,殊為駭然,而銓部無據呈代題之例。” 梁啟超 《論中國積弱由于防弊》:“後世慮選人之請托、銓部之徇私也,於是 崔亮 裴光庭 定為年勞資格之法。”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下》《宋史·選舉志四》《明史·選舉志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铨部是中國古代官職體系中的專有名詞,特指明清時期吏部的别稱,其核心職能是掌管官員的選拔與考核事務。這一名稱源于“铨選”制度,“铨”字本義為衡量輕重的器具,《說文解字》釋作“衡也”,引申為對人才優劣的評定。

從機構沿革來看,铨部建制可追溯至隋唐設立的吏部。明代洪武年間正式确立該稱謂,《明會典》記載:“凡文職官員之品秩、考課,皆歸铨部”,主要負責官員的任免、考績、封爵等政務。清代沿襲明制,《清史稿·職官志》詳載其下設文選、考功、驗封、稽勳四清吏司的具體分工。

在職能運作層面,铨部掌握着全國文官的仕途命脈。據《萬曆野獲編》所述,明代铨部每年需處理數千名官員的考核檔案,通過“月選”“大選”等铨選程式調配官員崗位。其運作機制體現了古代官僚體系中“量才授官”的治理邏輯。

該機構名稱至清末新政時期廢止,隨着1906年官制改革重新恢複“吏部”舊稱。現代漢語中,“铨部”作為曆史詞彙仍常見于明清史研究領域,在《中國曆史大辭典》等工具書中均有專項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铨部”是中國古代官制術語,主要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铨部指主管選拔官吏的部門,是吏部的别稱。其核心職能是官員的選拔與考核,不同朝代具體分工有所差異:

二、詞源與演變

“铨”意為衡量、選拔,“铨部”即凸顯該部門對官員資曆、能力的考核職能。因吏部在曆代職掌官員任免權責重大,故以“铨部”代稱。

三、文獻例證

“铨部”是古代中央官制中負責官員選拔的核心機構,職權範圍隨朝代調整,但始終與吏治密切相關。如需更詳細曆史案例,可參考《清波别志》《宋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騃呐包夥本元變卦閉閣思過不惙敞豁超幽叉手髻打粟幹雕楹碧檻滌汔董狐直筆敦貞蛾度虵行風塵之驚趺讀改換頭面崗位責任制幹哕高躅刮削規佐肩靶絜鈎節離謹閟赍投急周各支庫兵坤隅拉力器老郎神拉雜變吏方龍挂漫遊生物馬射蒙懂麪起餅俛然末主嫩晴憑借跄踉欠伸切情清腸稻趨讓肉芽紗帽圓領勝國陶罐田彘投厝頭雞忘顔魏妃穩穩妥妥夕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