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薄;輕佻。《宋史·徽宗紀贊》:“ 蔡京 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客魏始末紀略》:“ 客氏 久厭國臣獧薄,而樂逆 賢 憨猛好武。” 梁啟超 《談薮·自助論》:“權詐獧薄之徒不與焉。”
關于“獧薄”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獧薄”指輕佻、輕薄,形容人言行不莊重或品性浮誇,含貶義。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境中。
2. 詳細解釋與用法
3. 文獻例句
4. 近義詞
輕浮、輕佻、輕薄、浮誇。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若需更多古文例證,可參考《酌中志》等明代史料。
獧薄(jiǎng báo)是一個中文詞彙,它可以分為“獧”和“薄”兩個字。該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一個現已淘汰的詞語,相當于今天的動物名詞“狡猾”的意思。
“獧”字由犬(犭)和弓(弋)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薄”字由艹和蔔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6個筆畫。
“獧薄”這個詞的來源我們無法确切确定,可能是古代人們用來形容某種動物的行為特征而創造的一個詞彙。
“獧薄”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獧薄」。
在古代漢字中,獧字也可以寫作“狟”或“犒”,而薄字可以寫作“蔽”或“簿”。
1. 他的行為太獧薄了,充滿了欺騙和陰險。
2. 那個政客的表演真獧薄,他總是展現出一副虛僞的面孔。
獧字在組詞中的用法較少,而薄字則有一些常用的組詞,例如:
獧薄的近義詞是狡猾、狡詐,反義詞可以是純真、善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