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正國家,挽救時局。 唐 李翺 《卓異記·三十二年居相位》:“ 玄齡 初與 杜如晦 為友,屬 隋 室喪亂,未嘗不慨然相顧,有匡國濟時之心。” 唐 康骈 《劇談錄·鳳翔府舉兵》:“﹝ 鄭相國 ﹞匡國濟時,終始一緻,文經武緯,何謝古人!”
“匡國濟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成語釋義 指匡正國家弊政,挽救時局危機。核心含義是通過政治手段或才能實現國家安定與社會治理,常見于描述曆史人物的政治抱負。
二、出處溯源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表達 類似含義的成語有“經邦緯國”“安邦定國”等,但“匡國濟時”更強調對動蕩時局的挽救,而非單純治理國家。
《匡國濟時》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糾正國家的錯誤,挽救時局。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匡”,“國”,“濟時”。下面給出它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匡國濟時》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是孟子的一句名言。這句話告誡人們,如果國家處于困境、人民遭受苦難,應立即糾正錯誤并幫助人民渡過難關。
繁體:
繁體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隻是在形狀上稍有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構字法是相似的。在古代,字形設計更加繁複,筆劃數可能有所差異。
例句:
我們應當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匡國濟時,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人民更加幸福。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