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国济时的意思、匡国济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国济时的解释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唐 李翱 《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 玄龄 初与 杜如晦 为友,属 隋 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 郑相国 ﹞匡国济时,终始一致,文经武纬,何谢古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国济时”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匡正国家弊病、救助时局危难,常用于形容心系社稷、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或行动。以下从语义解析、典籍溯源两方面展开说明:

  1. 语义解析

    该成语由“匡国”与“济时”两个动宾结构组成。“匡”本义为“纠正、辅助”,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济”指“救助、成就”,如《周易·系辞》言“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匡国济时”强调通过积极作为,修正国家治理中的偏失,解决时代面临的困境。

  2. 典籍溯源

    该表述可见于古代史书与策论。例如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南史·王诞传》中评价王诞“少有器量,匡国济时之心”,凸显其治国才能;宋代名臣欧阳修亦在奏疏中以“匡国济时”比喻贤臣辅政的职责。明清时期,这一表述逐渐凝固定型,成为士人阶层推崇的理想人格象征。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
  2. 《古代汉语辞典》(中华书局,2014年)

网络扩展解释

“匡国济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成语释义 指匡正国家弊政,挽救时局危机。核心含义是通过政治手段或才能实现国家安定与社会治理,常见于描述历史人物的政治抱负。

二、出处溯源

  1. 最早见于《隋书·高祖纪上》记载杨坚功绩:“匡国济时,除凶拨乱”。
  2. 唐代文献中多次引用:
    • 李翱《卓异记》提到房玄龄与杜如晦“有匡国济时之心”;
    • 康骈《剧谈录》赞郑相国“匡国济时,终始一致”。

三、用法特点

四、近义表达 类似含义的成语有“经邦纬国”“安邦定国”等,但“匡国济时”更强调对动荡时局的挽救,而非单纯治理国家。

别人正在浏览...

扳火巴三览四嬖近避妍不的不吉参怀称臣纳贡粗豪涤畅丢车保帅肚肠多吃多占费损櫜弓高梯钩距关升国臣姑熟亭涸泽之神后来之秀画障豁怀坚坐交眩教养所疾瘼即位款型裤头莱芜来札离情留计木石男人拟程农具厂僻老破族清府啓全全日制入阁登坛三八制设辞审谛声绩十三篇守势束骨耸耸筒箭纨绔子弟稳善涴染萧疏嚣音泻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