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狂妄狡詐。《漢書·王莽傳中》:“今狂狡之虜或妄自稱亡漢将軍,或稱 成帝 子 子輿 ,至犯夷滅,連未止者,此聖恩不蚤絶其萌牙故也。” 晉 郭璞 《省刑疏》:“不然恐将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北史·郭祚傳》:“ 蕭衍 狂狡,擅斷川瀆,役苦人勞,危亡已兆。”
(2).指狂妄狡詐之徒。 漢 桓寬 《鹽鐵論·大論》:“傷毀聖人者,狂狡也。”
(3).指叛亂者。《漢書·諸侯王表序》:“亡狂狡之憂,卒折諸 呂 之難, 成太宗 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新唐書·魏元忠傳》:“海内承平久,聞狂狡竊發,皆傾耳翹心以待其誅。” 金 元好問 《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南征北怨而俱荷來蘇,西被東漸而無思不服,獨茲狂狡,猶爾跳梁。” 章炳麟 《安君頌》:“狂狡颠覂,應時就戮。”
“狂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
《狂狡》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的行為極端狂傲自大的樣子。
《狂狡》由部首犬和犬組成,總計10畫。
《狂狡》一詞來源于《說文解字》。它是由“犬”(狗)部首和重複的“犬”部首組合而成的,形狀屬于象形字,傳達了狂傲自大的意義。
《狂狡》的繁體字為「狂狡」。
在古代,「狂狡」的寫法并沒有太多不同,常常使用标準的篆體或者楷書書寫。
他在成功以後變得狂狡,無視他人的建議和批評。
狂傲、狂傲自大、狂傲無禮、狂悖
傲慢、自大、目中無人、狂傲自滿
謙遜、謙和、謙虛、虛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