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狡的意思、狂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狡的解釋

(1).狂妄狡詐。《漢書·王莽傳中》:“今狂狡之虜或妄自稱亡漢将軍,或稱 成帝 子 子輿 ,至犯夷滅,連未止者,此聖恩不蚤絶其萌牙故也。” 晉 郭璞 《省刑疏》:“不然恐将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北史·郭祚傳》:“ 蕭衍 狂狡,擅斷川瀆,役苦人勞,危亡已兆。”

(2).指狂妄狡詐之徒。 漢 桓寬 《鹽鐵論·大論》:“傷毀聖人者,狂狡也。”

(3).指叛亂者。《漢書·諸侯王表序》:“亡狂狡之憂,卒折諸 呂 之難, 成太宗 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新唐書·魏元忠傳》:“海内承平久,聞狂狡竊發,皆傾耳翹心以待其誅。” 金 元好問 《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南征北怨而俱荷來蘇,西被東漸而無思不服,獨茲狂狡,猶爾跳梁。” 章炳麟 《安君頌》:“狂狡颠覂,應時就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狂狡”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用例及詞義演變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1. “狂”的本義與引申

    本義指狗發瘋(《說文解字·犬部》:“狂,狾犬也”),引申為人精神失常、行為放縱,如《韓非子·解老》雲:“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

  2. “狡”的原始義與轉義

    原指少壯之犬(《說文解字·犬部》:“狡,少狗也”),後衍生為詭詐、狡猾,如《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

  3. 複合詞“狂狡”的合成義

    二字結合後,形容人狂妄而奸詐,強調兼具嚣張氣焰與陰險心計的雙重特質,屬貶義詞。

二、曆史文獻中的經典用例

  1. 《左傳》人物命名佐證詞義

    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名“狂狡”,其人因戰場中迂腐救敵反被俘(《左傳·宣公二年》),其名暗含“狂妄不明時勢”的貶義,印證該詞在先秦已用于指代性格缺陷。

    文獻依據:

    《左傳·宣公二年》載:“狂狡辂鄭人,鄭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

    (白話:狂狡迎戰鄭軍,鄭兵跌入井中。他倒持戟柄拉出敵人,反被對方俘虜。)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2. 古代注疏的釋義

    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狂”時提及:“人之狂妄者多兼狡詐”,直接點明二字的關聯性。

    文獻依據: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狂……又人之病狂者,其言誕,其行狡。”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說文通訓定聲》影印本

三、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1. 古代語境中的擴展

    唐宋後漸用于批判暴虐統治者,如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評秦始皇:“狂狡之君,恃智力以愚黔首。”

  2. 現代漢語的存續狀态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罕用,但仍見于曆史著作與文學評論,如章太炎《訄書》斥專制:“狂狡之政,以民為刍狗。”保留古義批判性。

四、權威詞典釋義對照

詞典名稱 釋義要點 示例引用
《漢語大詞典》 狂妄狡詐;亦指狂妄狡詐之人 “狂狡之敵,不足為慮。”
《辭源》(修訂本) 狂妄狡猾,多指奸惡之徒 “誅鋤狂狡,以靖國家。”
《古代漢語詞典》 狂妄而狡詐 “狂狡之徒,不可信也。”

“狂狡”作為承載傳統文化批判意識的複合詞,其語義核心始終錨定于“狂妄”與“狡詐”的共生關系。從春秋人名到後世政論,該詞持續映射對人性陰暗面的認知,雖現代使用頻率降低,但在解讀古籍、研究曆史文化時仍具重要語義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狂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1.基本釋義:狂妄狡詐

2.指代人物:狂妄狡詐之徒

3.曆史語境中的特殊含義:叛亂者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才憐弱敕封褫革遲莫傳缽袋楚絕春月柳從軍村筋當局者迷倒蹲兒大閑冬日可愛阨險飛驿扶拔宮門抄海濱華僑薦饑頰上三毫忌禁鏡袱久假不歸眷私舉場孔賈浪船樂和蓮花界镂襜馬糧梅氣郿縧綿羊内命婦農閑排矟旗兵清樣三邊三角獸蛇雀之報十步香車失色事往日遷順鄉舒齊塘泥僮兒同力鳥妥尾未見得戊申録惡欲小猢狲痟渴孝孫邪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