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孫的意思、孝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孫的解釋

祭祖時對祖先的自稱。《詩·小雅·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朱熹 集傳:“孝孫,主祭之人也。”《禮記·郊特牲》:“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 晉 傅玄 《晉宗廟歌·夕牲歌》:“祖考降饗,以虞孝孫之心。”《宋史·樂志八》:“開基握符,正位凝命,於萬斯年,孝孫有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孝孫”是漢語中具有特定禮儀含義的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指祭祀時主祭的孫輩對祖先的自稱,表達對先人的追思與孝道傳承。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楚茨》中的“孝孫有慶”,朱熹注釋明确“孝孫”即主祭者。

2. 文化語境 • 禮儀規範:《禮記》記載祭祀時需以“孝孫”自稱,體現祭祀禮儀的規範性。 • 身份限定:特指孫輩主祭人,不同于“孝子”(兒子輩主祭),反映傳統家族祭祀的輩分秩序。

3. 曆史用例 • 晉代傅玄《晉宗廟歌》中“祖考降饗,以虞孝孫之心”,展現其在祭文中的實際運用。 • 《宋史》樂志記載皇家祭祀時使用“孝孫有慶”,說明其官方禮儀地位。

4. 現代延伸 當代傳統祭祀活動仍沿用此稱謂,如冥鈔封包書寫“孝孫某某奉寄”。這體現了孝道文化在民俗中的延續性。

建議延伸閱讀 若需了解更系統的孝道體系,可參考《孝經》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孝孫

《孝孫》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孝和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孝字的部首是“⼦”,筆畫數為四畫;孫字的部首是“孑”,筆畫數為五畫。

來源

《孝孫》一詞源于《論語·子罕》:“子曰:‘唯孝友為能竭其力。’”故意指的是盡力孝敬父母、孝順長輩的子孫後代。

繁體

繁體字中,“孝”和“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孝字有時會将“⼭”換為“冂”,即寫作“爻”;孫字有時會将“⼭”換為“⺈”,即寫作“孫”。

例句

1. 他對父母非常孝順,被稱為一個好的孝孫。

2. 作為一個好的孝孫,她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照顧年邁的祖父。

3. 孝孫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

組詞

孝順、孝敬、孝心、孝子。

近義詞

孝子、孝子孫。

反義詞

不孝、不孝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