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軍的意思、從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軍的解釋

[enlist] 舊時指參加軍隊

棄商從軍

詳細解釋

(1).參加軍隊;投身軍旅。《史記·東越列傳》:“舊從軍無功,以宗室故侯。”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從軍有苦樂,但聞所從誰。” 唐 王貞白 《從軍行》:“從軍 朔方 久,未省用幹戈。” 宋 蘇轼 《贈李兕彥威秀才》詩:“先生少負不覊才,從軍數到 單于臺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憶秦娥詞》:“ 無錫 秦 簡讨 留仙 ,從軍 荊州 。” 許地山 《女國士》:“我怎能讓 驢哥 離鄉别井,遠道從軍呢?”

(2).謂集合軍隊。《墨子·號令》:“寇至,樓鼓五,有周鼓,雜小鼓乃應之,小鼓五後從軍,斷。” 岑仲勉 注:“從軍,謂動員之集合。”

(3).指隨從的軍士。《英烈傳》第十八回:“﹝ 孫炎 ﹞便将馬拴在柳蔭之下,叫從軍跟了走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軍”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參軍入伍,投身軍隊服役”。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從”在《說文解字》中解為“隨行也”,《古代漢語詞典》标注其引申義為“參與、從事”;“軍”在《周禮》中定義為“萬人為一軍”,特指軍事組織單位。二字組合後,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明确解釋為“加入軍隊從事征戰”。

該詞彙在古代文獻中具有豐富的用例佐證。南北朝樂府詩《木蘭詩》記載“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其中“從軍”行為被塑造為孝道與勇武的象征。唐代王昌齡《從軍行》組詩更系統展現了戍邊将士的軍旅生活,印證了該詞在古典文學中的高頻使用現象。

現代漢語體系裡,《現代漢語詞典》将“從軍”标注為書面用語,強調其區别于“參軍”口語化表達的特質,同時指出該詞可延伸指代“參與具有軍事性質的工作”。在語義關聯性方面,《同義詞大辭典》将其與“投軍”“入伍”列為近義詞,但着重辨析“從軍”更側重主動選擇軍旅生涯的行為特征。

從社會語言學視角觀察,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漢語社會應用白皮書》顯示,該詞在當代使用頻率較古代明顯下降,但在曆史叙述、文學創作及軍事教育領域仍保持特定的語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記載,“從軍”一詞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離開家鄉加入軍隊,投身軍旅生活。該詞源于古代漢語,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表達參軍報國的行為。

二、詳細釋義

  1. 參軍報國:指個人為保衛國家或追求理想而自願加入軍隊,如《史記·東越列傳》記載的“舊從軍無功,以宗室故侯”。
  2. 曆史軍事術語:在特定語境下可指“集合軍隊”(《墨子·號令》)或“隨從軍士”(《英烈傳》),但此類用法較罕見。
  3. 象征意義:體現忠誠、奉獻與犧牲精神,如成語“木蘭從軍”已成為女性勇擔家國責任的典範。

三、使用場景

近義詞:投軍、從戎、參軍
反義詞:退伍、解甲歸田

建議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或曆史文獻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制度中的具體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百圍杯筊逼年逼威草草螭虬春廪啜咀膽小鬼眈悅電烻鬥健阿匼藩後浮采詭秘莫測海口市豁免權講親佳壻介蒂接踵而來荊钗記精鑒開誠楷式科道官坑坎科學實驗賂獻呂武操莽梅山凝靜篇幅僻近遣累棨戟求樓绮霞權忮缺廢三異掃滌森邃澀于言論嬗更世券使者手到拈來水團疏密有緻說委殊群文舞舞文弄法下蛋饷挽限韻狎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