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頰上三毫的意思、頰上三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頰上三毫的解釋

同“ 頰上三毛 ”。 清 張岱 《石匮書自序》:“至其論贊,則淡淡數語,非頰上三毫,則睛中一畫。” 清 史震林 《西清散記》卷一:“幼聞故老傳先生( 史湘浦 )軼事,可異焉。頰上三毫,匪遂正相,而神以傳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頰上三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中的典故:畫家顧恺之為裴楷畫像時,特意在其臉頰上添了三根細毛,觀者頓覺人物“神明殊勝”。後世引申為通過細節刻畫使作品生動傳神的藝術手法。
清代張岱在《石匮書自序》中進一步使用此典:“非頰上三毫,則睛中一畫”,強調簡潔筆觸的傳神效果。

用法與特點

  1.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用于文藝評論。
  2. 結構:偏正式成語,含褒義或中性色彩。
  3. 近義詞:頰上三毛、畫龍點睛。
  4. 應用場景:評價文學、繪畫、書法等藝術創作中精妙傳神的細節處理。

示例


注:部分資料可能混淆其字面義(容貌俊美)與比喻義,實際使用中以比喻文藝創作為主。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世說新語》或清代文人評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頰上三毫:詞義與拆分部首和筆畫

《頰上三毫》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人的細微之處或細小的毛發。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來源和繁體

《頰上三毫》這個詞源于古代醫學理論,據傳兒童頰部有三根毫毛是健康的象征。在古代醫學中,頰部毫發的數量和質量被認為與人體氣質、體質和健康狀況有關。

繁體字為「頰上三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頰上三毫」的字形略有不同,字寫成「顋上三毫」。

例句

他的頰上三毫非常秀麗,看起來十分精神煥發。

這位畫家擅長捕捉人物頰上三毫的細微變化。

組詞

1. 頰部(jia2 bu4):指頭頰部分。

2. 上頰(shang4 jia2):指頭頰的上半部分。

3. 三毫匹(san1 hao2 pi3):形容細小得幾乎無法分辨。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頭發的細微之處、頭發的細小部分。

反義詞:整齊的頭發、濃密的頭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