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ashore;seaside]∶與海鄰接的陸地
海濱療養院
(2) [beach]∶漸漸斜下的洋岸、海岸,覆蓋着沙子、礫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且不長草木),亦指沿岸沉積的沙子、礫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帶
近海之處;海邊。《書·禹貢》:“厥土白墳,海濱廣斥。” 孔穎達 疏:“海畔逈闊,地皆斥鹵,故雲廣斥。” 唐 李白 《贈友人》詩之三:“虎伏避故塵,漁歌遊海濱。”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海外二奇人》:“適有鱷魚為害,國王不能制,方伯為壇海濱,陳列犧牲,取 韓昌黎 文讀而焚之,鱷魚遂遁去。”
海濱是一個地理名詞,指陸地與海洋之間的過渡地帶,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海濱指與海鄰接的陸地區域,是潮汐和波浪共同作用的地帶。其範圍通常包括高潮時海浪沖擊的最高點(上界)與低潮時的最底線(下界)之間的區域。
作為名詞,泛指沿海地帶,可指具體區域(如海濱城市)或抽象概念(如海濱風光)。近義詞包括“海岸”“海邊”,反義詞為“内陸”。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地理分布或文化延伸,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地理資料。
《海濱》一詞指的是靠近或位于海洋邊的地區或地方。它通常用來形容海邊的景觀、環境或地理位置。這個詞帶有一種與海洋相關的意味,常常被用來描述與海洋相關的旅遊度假勝地或居住地。
根據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将“海濱”拆分如下:
部首:氵(水部)+ 月(肉月部)
筆畫:9畫
《海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它是由字形“滄”和“帶”組合而成,通過演變和簡化形成了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海濱”一詞。
《海濱》的繁體寫法為「海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形狀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古時候「海濱」以類似于「滄帶」的字形來寫,字形中包含了水的意象。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簡化,并且與現代漢字的形狀趨于一緻。
1. 我們一家人計劃在明年暑假去海濱度假。
2. 這個小漁村位于美麗的海濱地帶,每年吸引了許多遊客。
3. 每天早晨,我喜歡在海濱沙灘上散步,享受海風的吹拂。
與《海濱》相關的組詞有:
1. 海邊
2. 海岸
3. 海洋
4. 岸邊
5. 濱海
與《海濱》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海岸
2. 海邊
3. 海灘
4. 海畔
5. 濱海
與《海濱》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内陸
2. 城市
3. 山區
4. 鄉村
5. 農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