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從鄉俗。《管子·四時》:“賞賜賦爵,受祿順鄉。” 尹知章 注:“順鄉,謂不違土俗之宜也。”
謂隨順時月而依次居不同方位發布政令。《文選·張衡<東京賦>》:“規天矩地,授時順鄉。” 薛綜 注:“鄉,方也。言頒政賦常,隨時月而居其方。” 劉良 注:“順,隨也。言班政賦教,必隨時月而居其方。”
“順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隨從鄉俗
強調對當地文化傳統的尊重與適應。例如《管子·四時》中提到“賞賜賦爵,受祿順鄉”,尹知章注解為“不違土俗之宜”。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政令或禮儀相關的文獻,體現社會治理中對地方特色的包容。
順應時令發布政令
此義項與古代天文曆法相關,指根據時月變化調整政令發布的方位。如《東京賦》中“授時順鄉”,薛綜注解釋為“隨時月而居其方”,反映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遵循。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地名案例,可參考《管子》《東京賦》或雲南地方志等文獻。
順鄉,這個詞指的是順從鄉土風俗,遵循鄉村傳統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彳”和“鄉”,筆畫數為12畫。該詞源于漢語,是一個中文詞彙。
在繁體字中,順鄉的寫法為「順鄉」。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順鄉可能會用于寫成「順鄉」或其他類似的形式。古代人對字的書寫方式會有一些變化,因此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書寫形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雖然生活在大城市,但他一直保持着順鄉的品質。
- 順從
- 鄉村
- 傳統
- 風俗
- 尊重鄉土風俗
- 遵循鄉村傳統
- 忠于鄉土傳統
- 違背鄉土風俗
- 不遵循鄉村傳統
- 不順鄉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