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石鐘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藥。《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 烈 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與 康 ,皆凝而為石。” 南朝 梁 沉約 《遊沉道士館》詩:“朋來握石髓,賓至駕輕鴻。” 清 魏源 《黃山》詩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無可恃。得天惟雲液,得地惟石髓。”參見“ 石鐘乳 ”。
石髓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領域的定義和用途:
礦物學定義
石髓(Chalcedony)屬于隱晶質石英,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SiO₂),是瑪瑙類礦石的學理名稱。其形成與地表隱晶質礦物沉澱有關,具有多樣的外形和顔色,如瑪瑙、玉髓、缟瑪瑙等均屬此類。
傳統文獻中的定義
在古籍中,石髓常被等同于“石鐘乳”(鐘乳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₃)。古人認為其可入藥或服食,如《晉書》記載嵇康與王烈食用石髓的典故。
古代文獻中,石髓常被賦予神秘色彩。例如:
需注意“石髓”在不同語境下的差異:
若需進一步了解石髓的細分種類(如缟瑪瑙、苔藓瑪瑙),可參考礦物學資料或權威百科(如、6)。
《石髓》一詞指的是石頭髓部的含義。其中,它的拆分部首是石(shi2)和髟(gǒu),共計17個筆畫。
《石髓》這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醫學術語。在古代,醫學家們認為人體骨骼的髓部(也稱為髓質)與人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因此,針對石頭中可能含有類似髓質的物質,人們就一直稱之為石髓。
至于繁體字方面,繁體字《石髓》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石髓的寫法稍有不同。石字的古代寫法為石,髟字的古代寫法為髟。
1.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古代石頭中的石髓物質,可能對人體健康有益。
2. 這塊石頭中的石髓形狀奇特,令人驚歎。
組詞:石髓化石、石髓病
近義詞:骨髓、髓質
反義詞:石骨、石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