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憤世的意思、憤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憤世的解釋

憤恨世事的不平。《漢書·鄒陽傳》:“今人主沉諂諛之辭,牽帷廧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此 鮑焦 所以憤於世也。” 唐 韓愈 《後漢三賢贊》之二:“憤世著論,《潛夫》是名。” 王橫 《哭子美》詩:“得毋憤世深,飄然竟相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憤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èn shì,指對社會現狀或世俗風氣感到不滿、憎惡,帶有強烈的批判情緒。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憤世”指因對現實社會的不公、道德淪喪或世俗弊病感到憤怒而産生怨恨心理,常見于表達對黑暗現實的批判。例如:


二、詞源與經典引用

  1. 古籍出處

    • 《漢書·鄒陽傳》提到“鮑焦所以憤于世也”,借曆史人物鮑焦表達對世道的憤懑;
    • 唐代韓愈《後漢三賢贊》中“憤世著論”,形容以文字批判社會不公;
    • 王橫《哭子美》詩中“得毋憤世深”則展現詩人對現實的失望。
  2. 近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常與“嫉俗”連用,如“憤世嫉俗”,形容對世俗的全面批判态度(、)。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1. 常見搭配

    • 批判性語境:如“憤世嫉俗”“憤世分子”;
    • 文學表達:用于形容文人或思想家對社會的反思。
  2. 情感導向

    • 正面意義:體現對社會問題的敏銳洞察與正義感;
    • 負面意義:過度憤世可能導緻偏激行為,如提醒“年輕人勿因委屈憤世而铤而走險”。

四、例句參考

  1. “知識讓我們憤世嫉俗,聰明讓我們鐵石心腸。”
  2. “憤世嫉俗者知道所有東西的價格,卻不知其價值。”
  3. “世風日下,竟有憤世分子危害社會安甯。”

“憤世”既包含對社會不公的批判精神,也可能演變為極端情緒。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其積極反思與消極偏激的雙重性質。更多經典用例可參考《漢書》《潛夫論》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憤世》是指對社會不滿與失望的情緒。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内容:

部首和筆畫

《憤世》一詞的部首是心字旁,讀音為fèn ,拆分為“忄⺗”(心部)和“分”(分部)。它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

《憤世》一詞源自于漢語,形容對現實世界不滿與厭煩的情緒。在現代社會中,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對社會不公、道德低下或者混亂的不滿情緒。

繁體

《憤世》的繁體字為「憤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忄⺗”寫作“㤮”或“忿”,“分”寫作“刳”。所以,《憤世》可寫作“㤮⺍”或“忿刳”。

例句

1. 他總是憤世嫉俗,對現實充滿了不滿和失望。

2. 雖然他經曆了很多挫折,但他依然沒有憤世悲觀。

組詞

憤怒、世俗、憤懑、憤怒、憤恨

近義詞

厭世、怨世、痛心、失望

反義詞

滿足、樂觀、積極、滿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