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撥置的意思、撥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撥置的解釋

(1).廢置;擱置。 晉 陶潛 《還舊居》詩:“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撥,一本作“ 廢 ”。 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之三:“山翁醉如泥,村酒甜如蜜,追思蓴與鱸,撥置名和利。”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四五:“但願長若斯,撥置身外事。”

(2).挑撥。《水浒傳》第四四回:“你這廝在 蔡九知府 後堂,且會説黃道黑,撥置害人,無中生有。” 明 姚茂良 《精忠記·蠟書》:“都道他是報國忠臣,豈當我讒言撥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撥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主要可從字義組合和古籍用例中解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撥置”由“撥”與“置”複合而成:

二、具體釋義與古籍例證

  1. 分派安排,處理事務

    • 釋義:指将事物分門别類,或對資源、任務進行調度安置。
    • 古籍用例:
      • 《漢書·王莽傳》:“撥置司允,更名納言。” 此處指設立官職并安排職責 。
      • 宋代李綱《靖康傳信錄》:“撥置軍馬,分屯要害。” 意為調配軍隊駐守要地 。
  2. 擱置不理,有意忽視

    • 釋義:表示将某事擱置一旁不予處理,含消極态度。
    • 古籍用例:
      • 唐代白居易《答劉濟诏》:“細務各付有司,撥置閑處。” 指将瑣事交由下屬,自身不再過問 。
      • 明代《醒世恒言》:“撥置閑非,專心向學。” 意為擱置無關瑣事,專注學業 。

三、現代用法與語義演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或仿古語境。其含義可歸納為: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靖康傳信錄》(四庫全書本)
  5. 《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6. 《醒世恒言》(人民文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撥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廢置;擱置
    指将事物暫時放下或不予處理,常用于表達對某些事務的擱置态度。

    • 示例:晉代陶潛《還舊居》詩:“撥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揮。”
    • 擴展:元代汪元亨在曲中提到“撥置名和利”,強調抛開世俗追求。
  2. 挑撥;設計陷害
    指通過言語或行動挑唆他人,制造矛盾或陷害。

    • 示例:《水浒傳》第四四回中,李逵指責黃文炳“撥置害人,無中生有”。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三、總結

“撥置”既可表達對事物的擱置處理,也可指暗中挑撥的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暇白硃砂抱冤駁堯倉卒主人鈔旁錢侈窳初發芙蓉刺鬧道惱雕鷄弟兄隊樂風輕雲浄咯喳喳共頭官窯黑潦合散厚泊猾稽畫架奸行監卒基坑濈濕廥倉梡嶡類地行星量授涼爽俚惡俪劄蠻氣蠻童暮天湃湃匏笙淜洪氣勢洶洶泉紳熱泉日注三陣詩勳時治霜簡四君子私誓泰然攤擋推隕王喬履微眇文蓺舞妓武松下馬威瀉溜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