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苔牋的意思、苔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苔牋的解釋

以苔紙制成的箋紙。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 金門 獻納,縱麟筆於苔牋; 石館 論思,覈龜章於竹槧。”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紙則有 越 之剡藤、苔牋。”《紹興府志·物産志二》《嘉泰志》:“ 剡 之藤紙,得名最舊,其次苔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苔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以苔紙制成的箋紙()。這裡的“苔”指苔藓類植物,“牋”同“箋”,即書寫用的紙張。古代文獻如《紹興府志·物産志二》提到,苔牋與剡藤紙類似,屬于傳統書寫用紙的一種,可能采用苔藓類植物為原料制作而成。

二、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提到“苔牋”可作為成語使用,讀作tái xiān(可能存在注音争議),比喻長期未使用的筆,引申為“作者長期不得機會創作或作品不被重視”。例如:“這位作家如苔牋般沉寂多年,終于推出新作。”


補充說明

  1. 發音争議:多數文獻标注拼音為tái jiān,僅标注為tái xiān,可能與方言或曆史讀音差異有關。
  2. 使用場景:字面含義更常見于古籍或文化研究,而引申義在現代語境中使用較少。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嘉泰志》等古代地方志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苔牋的意思

《苔牋》是指用苔藓寫成的書信或信箋,古代用苔藓代替紙張寫信的一種形式。這種特殊的書寫方式寓意着心境甯靜、回歸自然。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苔牋的拆分部首是“艹”和“牛”。

苔的筆畫數為12畫(或稱之為12劃),牋的筆畫數為11畫(11劃)。

來源和繁體

《苔牋》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秋夕》詩中:“卧看牽牛織女星,
銀漢迢迢暗度秋。露濃宵霧僧高畔,
苔牋積迹虎溪側。”

在繁體字中,“苔牋”保持相同的寫法,即“苔”和“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苔牋的漢字寫法基本與現代相同,但在草書或行書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1. 他用苔牋寫了一封感謝信,表達了對朋友的感激之情。

2. 這封苔牋充滿了甯靜和自然的氣息,讓人心生平靜。

組詞

苔藓、苔石、筆牍

近義詞

苔藓通常可作為近義詞使用。

反義詞

紙筆、電子郵件等可以作為苔牋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