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桑樹上的寄生木。《文選·張衡<思玄賦>》:“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 李善 注:“桑末,木名也。根生,寄生也。”參見“ 桑上寄生 ”。
“桑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桑末指桑樹上的寄生木,即依附于桑樹生長的寄生植物。該詞出自東漢張衡的《思玄賦》:“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唐代李善注解說:“桑末,木名也。根生,寄生也。”
詞源與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張衡〈思玄賦〉》,描述寄生植物依附桑樹生長的現象。李善的注解進一步明确“桑末”為寄生木的名稱,并指出其“根生”特性(即根系寄生在宿主樹上)。
與現代植物的關聯
有觀點認為,“桑末”可能對應現代中藥“桑寄生”(一種桑樹寄生植物,具有藥用價值),但這一關聯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分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文選》原文及李善注疏。
《桑末》是一個古老的漢字,意為“細小的桑葉”,也指代桑葉的尖端部分。
桑末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4。
桑末最早出現在《字林》一書中,是一個古代的字詞。在繁體字中,桑末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桑末的寫法略有不同。它是由木的左邊加上十字部分的上部構成的,表示了桑葉的外形。
1. 桑末輕柔地飄落在地上。
2. 小姐細心地用桑末撫摸着古琴的琴弦。
1. 桑葉:指桑樹的葉子。
2. 桑葚:指桑樹的果實。
3. 桑拓:指用桑末制作的印章。
桑末的近義詞有桑尖、桑葉。
桑末的反義詞是桑葉的其他部分,如桑脈、桑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