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示的意思、傳示的詳細解釋
傳示的解釋
(1).留傳示知;傳達告知。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汝曹生於戎馬之閒,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録,以傳示子孫。” 唐 韓愈 《詠雪贈張籍》詩:“莫煩相屬和,傳示及孩提。” 明 高明 《琵琶記·拐兒脫騙》:“傳示俺家裡,俺早晚回來,教都放心,不須煩惱也。”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明代諸家拟<易>之書》:“﹝ 翔鳳 ﹞以稾授某宗伯,不識果傳示否。”
(2).口信;書信。 元 貫雲石 《清江引·惜别》曲:“若還與他相見時,道個真傳示,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 清江 買不得天樣紙。” 元 喬吉 《小桃紅·楚儀來因戲贈之》曲:“許多時,口兒裡不道箇胡倫字,殷懃謝伊,雖無傳示,來探了兩遭兒。”
詞語分解
- 傳的解釋 傳 (傳) á 轉(僴 )授,遞:傳遞。傳輸。傳戒。傳統。言傳身教。 推廣,散布:宣傳。流傳。傳名。傳奇(a.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b.中國明、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c.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
- 示的解釋 示 ì 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别人知道:示警。示範。示弱。示威。示衆。示意。告示。指示。請示。 對來信的敬稱:賜示。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傳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
留傳示知;傳達告知
指通過文字或口述将信息傳遞給他人或後代。例如:
- 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風操》中提到:“汝曹生于戎馬之閒,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錄,以傳示子孫。”
- 唐代韓愈《詠雪贈張籍》詩雲:“莫煩相屬和,傳示及孩提。”
- 明代高明《琵琶記》中也有“傳示俺家裡,教都放心”的用法。
-
口信或書信
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指代非正式的信息傳遞形式。例如:
- 元代貫雲石《清江引·惜别》曲:“若還與他相見時,道個真傳示,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
- 喬吉《小桃紅·楚儀來因戲贈之》中寫道:“雖無傳示,來探了兩遭兒。”
二、發音與注音
三、應用與演變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多用于強調信息的傳遞與保存,如家族訓誡、文學創作等場景。例如清代俞樾提到“傳示子孫”的文獻意義,而元曲中則更偏向口語化的書信或口信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顔氏家訓》《董西廂》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傳遞和展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傳和示,其中傳表示傳遞、流傳,示表示展示、顯示。《傳示》的筆畫數為12畫。
《傳示》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成的。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傳示。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意義相近。
以下是《傳示》的用法例句:
1. 他用語言和表情傳示了他的不滿。
2.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傳示了他對現代社會的思考。
一些以《傳示》為核心的組詞包括:傳示者、傳示性、傳示訊息等,這些詞語都與傳遞和展示相關。
一些近義詞包括:展示、傳遞、表達,它們都表示将信息或想法傳遞給他人。
反義詞可以是:隱藏、保密,表示将信息保留或不展示給他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