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斷。 唐 薛能 《柳枝詞》詩之三:“牽斷緑絲攀不及,半空懸着玉搔頭。” 唐 杜荀鶴 《春日山居寄友人》詩:“半巖雲腳風牽斷,平野花枝鳥踏垂。”
“牽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duàn,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意義
指通過外力将物體拉斷,例如繩子、絲線等被強行扯斷。
例:唐代薛能《柳枝詞》中“牽斷緑絲攀不及”,描述綠絲被拉斷的情景。
引申含義
也可表示因牽連或關系破裂導緻的斷絕,常用于形容人際或事物關聯的中斷。
例:杜荀鶴《春日山居寄友人》“半巖雲腳風牽斷”,暗喻自然或情感聯繫的斷裂。
滬江線上詞典(極高權威性)明确其基本釋義為“拉斷”,并援引唐詩佐證。其他來源補充了引申用法及例句,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
牽斷的意思是指被拉扯或拖拽導緻斷裂或分離。
牽斷這個詞由"牛"和"斷"兩個部首組成。
牛字的拆分部首是"牜",包含四劃筆畫。
斷字的拆分部首是"斤",包含四劃筆畫。
牽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由于它是由兩個字組成,所以它的意思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在牛被牽引的過程中發生斷裂,因此形成了"牽斷"這個詞。
在繁體中,"牽斷"這兩個字的寫法依然是"牽斷"。
在古時候,"牽"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構造稍有不同,古代寫作"牽",上面有一個"千"字旁,表示拉動的意思。
"斷"字的古時候寫法中,斤字旁被寫作"戈",表示切斷的意思。
1. 他用力牽着繩子,結果繩子被他牽斷了。
2. 網線被意外牽斷導緻網絡中斷。
1. 牽引:用力拉扯或拖拽。
2. 拉斷:用力拉扯導緻斷裂。
3. 扯斷:用力拽扯導緻斷裂。
1. 拉斷:用力拉扯導緻斷裂。
2. 切斷:用刀或其他工具切開導緻斷裂。
連接:表示兩個物體或事物之間沒有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