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諸空言的意思、托諸空言的詳細解釋
托諸空言的解釋
見"托之空言"。
詞語分解
- 托的解釋 托 ō 用手掌承着東西:兩手托着下巴。 陪襯,鋪墊:襯托。烘托。 承着器物的東西:托盤。 寄,暫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請别人代辦:委托。拜托。囑托。 借故推委或躲閃:
- 空言的解釋 .謂不切實際的話。《呂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虛辭,不好淫學流説。” 晉 盧谌 《覽古》詩:“ 秦 人來求市,厥價徒空言。” 魯迅 《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
網絡擴展解釋
“托諸空言”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發音:tuō zhū kōng yán(“空”讀kōng,指空洞、不實際)
- 含義:指将想法或情感寄托在空洞的言論或文字上,缺乏實際行動或實際效果。常用來批評隻停留在空談而缺乏實踐的行為。
出處與用法
- 出處:清代朱珪《〈贅說〉序》中提到:“不徒托諸空言也。”
- 語法:作謂語、賓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強調對空談的批評。
- 近義詞:托之空言、紙上談兵、坐而論道。
例句與語境
- 學術研究若脫離實際,最終隻能“托諸空言”,無法解決現實問題。
- 清代學者強調:“論治必期于三代,非徒托諸空言。”(意為治理國家需具體措施,而非空談理想)
注意點
- 多音字:“空”在成語中讀kōng(指空洞),而非kòng(空閑)。
- 與欺騙的區别:少數解釋認為其含“虛假承諾”之意,但主流更側重“空談不實”。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更多例句,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擴展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托諸空言
托諸空言,是一個成語,意為相信或依賴别人的虛假言辭和空洞承諾。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托諸空言的拆分結果為“扌”、“諸”、“空”、“言”,其中“扌”是手的偏旁,“諸”是一個獨立的漢字,“空”是空氣的意思,“言”是語言的意思。
扌:2畫
諸:7畫
空:8畫
言:7畫
來源和繁體
托諸空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洪範》中,是儒家經典之一。繁體字為「托諸空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托諸空言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字形保持一緻。古時候常用的寫法為「託諸空言」。
例句
1. 他是一個善于詞令遊說的政治家,但實際上隻是托諸空言,沒有實際行動。
2. 不要輕易相信别人的承諾,以免被托諸空言騙得團團轉。
3. 在這個虛假的商場中,滿是托諸空言的廣告,要學會辨别真假,不要被欺騙。
組詞
1. 托辭:以虛假的理由來搪塞。
2. 托名:依靠别人的聲望或權威來取得好處。
3. 托付:交托給他人照看或處理。
近義詞
1. 空談:空洞的言辭,沒有實際行動。
2. 流言蜚語:指沒有根據的傳聞或謠言。
3. 虛諾:空洞的承諾,缺乏實際行動或能力。
反義詞
實言:真實可信的言辭和承諾。
果言:言出必行的實際行動。
兌現:履行承諾,言出即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