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龍無首的意思、羣龍無首的詳細解釋
羣龍無首的解釋
《易·乾》:“見羣龍,無首,吉。”後多以“羣龍無首”喻一群人中無領頭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閣試》:“至丙辰而羣龍無首,文壇喪氣。” 梁啟超 《論民氣》:“凡團體,必有指揮者,有受指揮者。苟無此德,則人人欲為指揮者,不願為受指揮者;羣龍無首,頃刻而潰也。”
詞語分解
- 羣龍的解釋 .喻賢臣。《易·乾》:“見羣龍,無首,吉。”《後漢書·郎顗傳》:“ 唐堯 在上,羣龍為用; 文 武 創德, 周 召 作輔。” 李賢 注:“羣龍,喻賢臣也。” 唐 王維 《送友人歸山歌》:“羣龍兮
- 無首的解釋 .不見居首者。《易·乾》:“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王弼 注:“夫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所不與也。”.謂沒有更在其上的。《漢書·王莽傳上》:“臣聞功亡原者賞不限,德無首者襃不檢。” 顔師古 注:“
網絡擴展解釋
“羣龍無首”是“群龍無首”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以下是關于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成語指群體中缺乏領導者,導緻行動無序或無法統一,多含貶義。現代用法強調因無人主導而陷入混亂,如姚雪垠《李自成》中的例句:“可是群龍無首,成不了大氣候”。
2.出處與演變
- 原始出處:
源自《周易·乾卦》爻辭“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原意并非貶義,而是描述乾卦六爻循環往複,象征天道運行生生不息,寓意事物處于蓬勃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充滿可能性。
- 語義演變:
後世逐漸脫離《周易》的哲學語境,轉為強調群體缺乏領導者的負面狀态,如《漢語詞典》解釋為“形容組織無序,各自為政”。
3.結構與解析
- 拆解釋義:
“群龍”指多個能力出衆的個體,“無首”即無領導者,合起來比喻集體中雖有能者卻無人統籌全局。
- 古今對比:
古代視為“吉”的卦象,現代則多用于批評群體失序,如形容團隊、組織因無核心人物而效率低下。
4.現代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
主謂式結構,可作謂語、定語或補語,如“公司群龍無首,項目陷入停滞”。
- 近反義詞:
- 近義:各自為政、烏合之衆
- 反義:一呼百應、衆星捧月。
5.總結
“群龍無首”從《周易》的吉兆演變為現代對無序群體的批評,體現了語言隨時代語境變化的特點。使用時需注意其貶義傾向,避免與原典的哲學含義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羣龍無首
《羣龍無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群人或事物中沒有領導者或沒有統一的指揮者,形成無序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羣(3筆:羊+君),龍(5筆:一+水+田+一)無(4筆:無)首(9筆:立+目+八)。
來源:《管子·牧民》:“羣龍無首,則陰陽失位。”意為當一群龍沒有首領時,陰陽失去平衡。後來演變為描述任何群體沒有統一領導的局面。
繁體:群龍無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群龍無首(一)。
例句:在公司重組後,由于高層領導的離職,整個公司陷入了羣龍無首的狀态,導緻業務混亂。
組詞:羣衆、龍飛鳳舞、無序、首腦。
近義詞:無序、無組織。
反義詞:有序、有組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