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借助。借人之手以為己助。《左傳·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緻讨,苟有以藉手,鮮不赦宥。”《三國志·吳志·魯肅傳》“目使之去”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今﹝ 劉備 ﹞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 荊州 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畫取真容聊藉手,逢人将此免哀求。”
“藉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è shǒu(注音:ㄐㄧㄝˋ ㄕㄡˇ),其核心含義為“借助他人之力以達成自己的目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反映了傳統社會中對協作與權謀的重視,尤其在政治、軍事場景中,強調通過策略性合作達成目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三國志》等文獻()。
藉手(jí shǒu)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借助别人的手、利用别人或某種機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藉手的部首是艸(草字頭),共有15個筆畫。
藉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藉在這裡表示借助、依靠,手表示人的手。藉手指的是利用别人的手來代勞或達成某個目的。
藉手的繁體字是藉手(jí shǒu)。
在古時候,藉手的寫法可能會有細微差别,但總體來說是類似的。比如: - 《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藉//手」; - 《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藉,簡手也。從艸,從手。」
1. 他藉手幫忙修理了汽車。
2. 我們需要藉手提升銷售額。
3. 這個項目需要藉手外聘專業人才。
藉手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 - 利用藉手 - 借着藉手
近義詞:利用、借助、依靠
反義詞:自己動手、親自處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