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顆鹽的意思、顆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顆鹽的解釋

一種未經煉制的粗鹽。俗稱粒鹽。與末鹽、散鹽相對。《周禮·天官·鹽人》“苦鹽” 唐 賈公彥 疏:“盬,謂出於鹽池,今之顆鹽是也。” 孫诒讓 正義:“蓋以味言則曰苦鹽,以形言則曰顆鹽。”《宋史·食貨志下三》:“引池而成者曰顆鹽,《周官》所謂盬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顆鹽”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未經煉制的粗鹽,俗稱“粒鹽”。與末鹽(粉末狀鹽)、散鹽(精制散狀鹽)相對,屬于古代鹽的分類之一。


二、曆史背景

  1. 名稱由來

    • 唐代賈公彥在《周禮注疏》中提到:“盬(gǔ)謂出于鹽池,今之顆鹽是也”,說明其名稱源于鹽池直接産出的顆粒狀粗鹽。
    • 宋代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解釋:“以味言則曰苦鹽,以形言則曰顆鹽”,表明“顆鹽”是從外形特征命名的。
  2. 生産與用途
    根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引池而成者曰顆鹽”,即通過鹽池自然結晶形成的鹽,常用于古代普通百姓的日常食用。


三、相關名稱


四、應用場景

古代文獻中常見于鹽政記載,例如宋代規定“顆鹽地界”的百姓不得私帶其他鹽類入城,違者受罰。現代語境中,該詞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顆鹽

《顆鹽》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指的是鹽的一粒。

拆分部首和筆畫

《顆鹽》可拆分為兩個部首:“頁”和“酉”,分别代表着“書頁”和“酒釀”。它包含了9畫。

來源

《顆鹽》來自于古代的字形演變。在古代,鹽是一種重要的調味品和貨币,人們用小顆粒的形态來表示鹽。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詞彙得以保留至今。

繁體

《顆鹽》的繁體字為“顆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顆鹽》為例,古代的寫法為“顆鹽”,字形和繁體相似,但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用一顆鹽調味了這道菜。

2. 在鹹湖附近,可以看到鹽的粗顆粒。

組詞

顆顆珠光、顆粒、鹽顆粒、某顆星、顆粒無收

近義詞

粒狀鹽、結晶鹽、晶體鹽

反義詞

一撮鹽、少量鹽、一把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