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日的意思、刻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日的解釋

(1).限定日期。刻,通“ 剋 ”。 唐 王建 《東征行》:“相國刻日波濤清,當朝自請東南征。”《宋史·張浚傳》:“時 金 人屯重兵于 河南 ,為虛聲脅和,有刻日決戰之語。”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一折:“将某左遷 江州 司馬,刻日走馬之任。”

(2).猶即日。《清史稿·德宗紀二》:“趣 盛宣懷 蘆 漢 鐵路刻日興工。” 孫犁 《澹定集·同口舊事》:“信中說:已經給我找到一個教書的位子,開學在即,希望刻日赴 保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日”是漢語中表示時間限定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限定日期”或“明确時日”。據《現代漢語詞典》記載,“刻”本義指用刀雕刻,引申為時間單位(古代一晝夜分為一百刻),後進一步虛化為“嚴格規定”的語義;“日”則指具體日期,二者組合後形成強調時間緊迫性的短語。

該詞在用法上有三個特點:

  1. 公文語境: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現代正式文件,例如“責令相關部門刻日整改”(《政務文書用語規範》示例);
  2. 緊迫性表達:隱含超出常規時限的強制要求,如《水浒傳》中“刻日要接收城池”體現軍事指令的急迫性;
  3. 現代擴展:當代法律條文仍沿用此詞,如《行政處罰法》規定“違法行為須刻日糾正”(中國法律數據庫收錄案例)。

語言學角度上,“刻日”屬于“動賓式合成詞”,其結構穩定性使其在曆時語言演變中保持語義一緻性。需注意與“克日”“即日”等近義詞的區别:“克日”側重約定時限,“即日”強調當日生效,而“刻日”更突出官方強制性(《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詞條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

“刻日”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限定日期

    • 指嚴格規定某事的完成時間,強調按時執行。其中“刻”通“克”(kè),表示“約定、限定”之意。
    • 例句:
      《宋史·張浚傳》提到金人“有刻日決戰之語”,即約定日期決戰;
      《清史稿》記載催促鐵路“刻日興工”,意為限期開工。
  2. 即日、近日

    • 在部分語境中可表示“當天”或“短期内”。
    • 現代用例:
      孫犁在《同口舊事》中寫道“希望刻日赴保定”,即要求盡快啟程。

二、用法與延伸

“刻日”既可用于強調嚴格限定期限(如古代軍事、工程),也可表達緊迫的時間要求(如現代文書)。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清史稿》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痛唵呓暴骸璧碎薄具叱列村井大排雕墜琱斲定調子底許端罩返影鳳舄覆地翻天負勝伏怨幹濟耕耘樹藝挂懷衡雍皇民慧藏火事驕亵積聚靜婉窘滞拒馬儁傑科鬥筯狼居樂衎秘恡耐久朋怕人平添堡塞牽愁牽衣投轄器二不匮日臻完善箬篰入土為安三垢侍宴漱濯私封歲調綏億桫椤所止堂哉皇哉鐵闆銅絃頭足異所豌豆苗猥奧吳趙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