琱斲的意思、琱斲的詳細解釋
琱斲的解釋
猶雕琢。比喻修飾文辭。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至於‘空梁落燕泥’之句,‘庭草無人隨意緑’之句,非有所譏刺,徒以琱斲工巧,為暴君所忌嫉。”
詞語分解
- 琱的解釋 琱 ā 同“雕”②③。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 斲的解釋 斲 ó 古同“斫”。 筆畫數:; 部首: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琱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兩個單字組成:
-
琱(diāo)
本義為“雕刻玉石”,通“雕”字。古代多用于形容玉器上的精細紋飾,如《漢書·郊祀志》提到“琱玉”,即雕琢過的玉器。該字也引申為修飾、文飾之意。
-
斲(zhuó)
本義為“用斧頭砍削”,與“斫”同源。如《莊子·天道》中“輪扁斲輪”的典故,指工匠用斧頭削木制輪。引申為雕鑿、加工之意。
組合義:
二字連用多見于古文,強調對器物(如玉、木)的精細加工,可理解為“雕琢刻削”,常比喻對事物的精心修飾或對技藝的精益求精。例如《周禮》中“琱斲樸材”指對原材料進行雕鑿加工。
由于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若為古籍中的用法,可能需要查閱《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書進一步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琱斲》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琢磨石頭的技藝來雕刻、刻劃。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玉”部,表示與玉石相關;右側是“斤”部,表示用刀來雕刻。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将《琱斲》的筆畫數分為16畫。
該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是古人對琢磨石頭進行刻劃的技藝的稱呼。其中,“琱”指的是琢磨,雕刻;“斲”則是指刻劃、切割。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琱斲》寫作「琱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沒有統一的标準,因此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書寫方式。然而,借助于繁體字的形态,我們可以看出《琱斲》在古代是以相似或類似的形态出現的。
以下是《琱斲》的例句:
1. 他的技藝非常高超,能夠用琱斲将石頭雕刻得栩栩如生。
2. 傳統的雕刻師傅使用琱斲的方式來創作美麗的玉石擺件。
除了《琱斲》,我們還可以組詞如下:
1. 琢磨:表示對物體進行雕刻、加工。
2. 刻劃:指用刀等工具在物體上刻畫、刻下紋路、印記。
3. 雕琢:用工具對物體進行精細的雕刻,使之變得美觀。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參考以下詞語:
近義詞:琢玉、玉雕、刻石
反義詞:抛棄、廢物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