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日的意思、刻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日的解释

(1).限定日期。刻,通“ 剋 ”。 唐 王建 《东征行》:“相国刻日波涛清,当朝自请东南征。”《宋史·张浚传》:“时 金 人屯重兵于 河南 ,为虚声胁和,有刻日决战之语。”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将某左迁 江州 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2).犹即日。《清史稿·德宗纪二》:“趣 盛宣怀 芦 汉 铁路刻日兴工。” 孙犁 《澹定集·同口旧事》:“信中说:已经给我找到一个教书的位子,开学在即,希望刻日赴 保定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日”是汉语中表示时间限定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限定日期”或“明确时日”。据《现代汉语词典》记载,“刻”本义指用刀雕刻,引申为时间单位(古代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后进一步虚化为“严格规定”的语义;“日”则指具体日期,二者组合后形成强调时间紧迫性的短语。

该词在用法上有三个特点:

  1. 公文语境:多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现代正式文件,例如“责令相关部门刻日整改”(《政务文书用语规范》示例);
  2. 紧迫性表达:隐含超出常规时限的强制要求,如《水浒传》中“刻日要接收城池”体现军事指令的急迫性;
  3. 现代扩展:当代法律条文仍沿用此词,如《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须刻日纠正”(中国法律数据库收录案例)。

语言学角度上,“刻日”属于“动宾式合成词”,其结构稳定性使其在历时语言演变中保持语义一致性。需注意与“克日”“即日”等近义词的区别:“克日”侧重约定时限,“即日”强调当日生效,而“刻日”更突出官方强制性(《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词条对比)。

网络扩展解释

“刻日”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限定日期

    • 指严格规定某事的完成时间,强调按时执行。其中“刻”通“克”(kè),表示“约定、限定”之意。
    • 例句:
      《宋史·张浚传》提到金人“有刻日决战之语”,即约定日期决战;
      《清史稿》记载催促铁路“刻日兴工”,意为限期开工。
  2. 即日、近日

    • 在部分语境中可表示“当天”或“短期内”。
    • 现代用例:
      孙犁在《同口旧事》中写道“希望刻日赴保定”,即要求尽快启程。

二、用法与延伸

“刻日”既可用于强调严格限定期限(如古代军事、工程),也可表达紧迫的时间要求(如现代文书)。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清史稿》等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步斗坛捕房猖勃侈丽春白地处斩丹陆大予底格里斯河洞啓方召燔焫饭丸拂杓伏菟贯日瑰伟过秤韩衆诃止嚾嚾慧悟江轮焦腐接踵而来跻陵襟概鲸甲来劲历阶駡爹駡娘漫钞面目弭耳明情磨驼侔名皮条泼撒蒲艾翘首引领气节七经却埽却行曲傅区里日薄崦嵫擅爱神术妙计双职工殳虫司务长琐事填格子题剑痛自创艾消息歇手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