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骸的意思、暴骸的詳細解釋
暴骸的解釋
(1).暴露屍骸。《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則臣請輓屍車而寄之于國門外宇溜之下……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新唐書·姚崇傳》:“夫厚葬之家流于俗,以奢靡為孝,令死者戮屍暴骸,可不痛哉!” 清 袁枚 《新齊諧·梁朝古冢》:“暴骸之事近矣,不能無愁。”
(2).指暴露的屍骸。《新唐書·僖宗紀》:“﹝ 乾符 三年﹞三月,葬暴骸。”
詞語分解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 骸的解釋 骸 á 骨頭:骸骨。屍骸。 身體:病骸。殘骸。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暴骸”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暴露屍骸
指屍體未被妥善安葬,直接暴露在外。例如《晏子春秋》中提到“袒肉暴骸”,形容屍骨無人收殓的慘狀。
- 指暴露的屍骸
可代指因戰亂、災荒等遺留在外的骸骨,如《新唐書》記載“葬暴骸”,即朝廷收殓暴露的屍骨。
引申含義
- 象征破敗景象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事物或場景的破敗不堪,例如戰争後的慘狀或廢墟場景。
古籍例證
- 《新唐書·姚崇傳》批評厚葬習俗導緻“戮屍暴骸”,強調節儉安葬的重要性。
- 清代袁枚的《新齊諧》以“暴骸”描寫古墓凄涼,烘托陰森氛圍。
發音與結構
- 拼音:bào hái
- 注音:ㄅㄠˋ ㄏㄞˊ
- 詞性:動賓結構(暴:顯露;骸:屍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典及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暴骸(bào hái)是指被外力或自然因素摧毀的屍體或殘骸。這個詞的解釋中,"暴"表示突然、猛烈,"骸"表示屍體的殘骸。
拆分部首和筆畫:暴骸的部首是月(yuè),它由12畫組成。
來源:暴骸一詞在古代出現較為晚,最早出現在民國時期的文獻中。
繁體:暴骸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暴骸一詞的書寫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整體的意義和形狀與現代相似。
例句:他們在山林中發現了一具暴骸,推測是一起命案的證據之一。
組詞:暴骸沒有特定的常用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搭配其他詞彙,比如暴骸事件、暴骸發現等。
近義詞:類似的意義有屍體殘骸、碎屍等。
反義詞:與暴骸相對的詞應該是完整的屍體或屍骨。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