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平的意思、克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平的解釋

制伏,平定。 三國 魏 曹植 《帝堯贊》:“火德統位,父則 高辛 。克平 共工 ,萬國同塵。”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修複》:“ 河朔 克平,别駕 吳子晁 好事之士也,掘碑使立于廟所。” 前蜀 杜光庭 《川主相公周天後主諸神醮詞》:“上資睿武,旁假神威,相繼克平,以安大駕。”


征服;平定。《梁書·簡文帝紀》:“在 襄陽 拜表北伐,遣長史 柳津 、司馬 董當門 ……等衆軍進讨,剋平 南陽 、 新野 等郡。”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德宗 剋平寇難,旋復天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克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克平”指克服困難、平定局勢,由“克”(戰勝、攻破)與“平”(穩定、安定)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努力解決問題或恢複秩序。

二、詳細解釋

  1. 詞義分解

    • 克:意為戰勝、制伏,如《梁書》中“克平叛亂”指武力平定動亂;
    • 平:指安定、穩定,如《川主相公周天後主諸神醮詞》中“克平以安大駕”指恢複社會秩序。
  2. 引申含義
    可形容個人能力,如“克平萬難”體現解決問題的智慧與魄力;在姓名學中,寓意“戰勝困境、追求安定”。

三、曆史用例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解決複雜問題或處理社會動蕩,如“克平危機”“克平戰亂”。現代也可用于比喻克服個人困難,如“克平心障”。

引用來源

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克平

克平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克服和調和之間的平衡。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半部分為“刂”,右半部分為“平”。刂是刀的象形字,表示克服或割斷的意義;平表示平衡、調和或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克平的左部分為“刂”部,它有一筆;右部分為“平”部,一共有五畫。整個字共六畫。

來源

《康熙字典》将克平解釋為“相得益彰,或亦謂調各相合也”。其中的“克”表示克服或割斷,“平”表示平衡或調和。克平這個詞的意義因此擴展為相得益彰的合適平衡。

繁體

繁體字的“克平”為「剋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克平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古字形為“刂平”,即左部分的“刂”和右部分的“平”并排放置。

例句

1. 為了實現和諧社會,我們需要克平社會矛盾。

2. 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我們應該克平二者,保持平衡。

組詞

克服、克己、克制、克勤、克敵、平衡、平穩、平和、平和主義。

近義詞

調和、協調、平衡。

反義詞

不調和、不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