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記的意思、無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記的解釋

佛教語。謂事物之性體中容,不可記為善,亦不可記為惡者。《阿毘達磨俱舍論》卷二:“於此所説十有對中,除色及聲餘八無記,謂五色根,香味觸境,不可記為善不善性,故名無記。” 唐 王維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之二:“滅想成無記,生心坐有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記”是一個源自佛教的術語,具有特定哲學含義,但在現代語境中偶見引申用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佛教術語釋義(核心含義)

指事物性質無法被判定為善或惡的中性狀态。具體特征包括:

  1. 非道德判斷屬性:如《阿毘達磨俱舍論》所述,某些事物(如五色根、香味觸境等)本身不具備善惡傾向,屬于中性存在。
  2. 修行相關概念:唐代王維詩中“滅想成無記”體現了佛教修行中超越二元對立的境界。

二、現代引申用法

提到“形容記憶力差”,如“他真是個無記的人”。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誤用有關,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詞源解析

建議在佛教哲學文獻或相關學術讨論中使用時,優先采用中性屬性的原義;日常交流中若涉及“健忘”義項,需注意語境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記

《無記》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日(日字旁)和心(心字底),筆畫數為6劃。它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來源

《無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聽過一次,就如見過一次;記住一次,就如了解一次。”這句話是說對于政務,隻需要聽一次,就像親眼見到一樣清楚,不需要記住。由此衍生出了“無需記憶”的意思。

繁體

《無記》的繁體字為「無記」,字形稍有變化,但含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無記」曾有過不同的寫法。例如,秦石刻中寫作「無輯」,意為不用整理記憶;唐代陳文學的《志林》寫作「無寄」,意為不需要寄托。

例句

1. 這些理論已經被深入人心,無需多次記憶。
2. 他的經驗豐富,思路清晰,對于這類問題他幾乎是無記的。

組詞

無記不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很少與其他詞語組合在一起形成固定搭配。但可以根據上下文來形成合理的組詞,例如「無記經驗」、「無記知識」等。

近義詞

與「無記」意義相近的詞語有:不需記憶、一見如故、不必紀念。

反義詞

與「無記」意義相反的詞語有:銘記、珍藏、永久保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