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次的意思、離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次的解釋

擅離職守。《書·胤征》:“畔官離次,俶擾天紀。” 孔穎達 疏:“離其所居位次。”《戰國策·楚策一》:“遂入大宮,負離次之典,以浮於江,逃於 雲夢 之中。” 諸祖耿 集注:“ 吳師道 曰: 姚 本,雞,一作離。是時典守者皆離其局,故負其典以逃。 董説 曰: 劉向 《别録》曰, 楚 法書曰雞次之典,或曰離次之典。離次者,失度之謂也。 秦 滅 楚 ,書遂亡矣。 朱起鳳 曰:離字作雞,形之誤也。” 明 李東陽 《<南行稿>序》:“君子居則養於親,出則委質於君,離次有罰,遠遊有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離次”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古典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離”本義為鳥獸分離,《說文解字》釋為“離,黃倉庚也”,後引申出“脫離”“分開”之意(《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版)。“次”在甲骨文中象帳篷之形,《說文》注“次,不前不精也”,指序列中的位置或等級。《漢語大詞典》将“離次”訓為“脫離本位”,特指官吏擅離職守的狀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修訂版)。

二、文獻實證 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國語·周語》載“離次之刑”特指周代對擅離職守官員的懲罰制度,韋昭注:“次,位也。離其職位,則刑之。”《漢書·藝文志》引《周官》注疏中亦見“離次失序”的表述,印證其作為古代行政規範的特定用法。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漢語中,“離次”可引申為違反既定序列或規則的行為,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在詞條注釋中補充說明“現多用于比喻打破常規的越軌舉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3版)。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普通話口語中已罕用,主要保留在學術文獻及曆史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離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離次指擅離職守,即未經允許離開自己的職位或崗位。該詞多用于描述官員或職責所在者違背職責的行為。


二、文獻出處與考據

  1. 《尚書·胤征》
    記載“畔官離次,俶擾天紀”,孔穎達疏注“離其所居位次”,強調官員脫離職責的失序狀态。

  2. 《戰國策·楚策一》
    提到“負離次之典,以浮于江”,諸祖耿集注指出此處“離次”可能因字形訛誤(如“雞”誤作“離”),但核心仍指典守者失職逃離。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辨析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漢典》《戰國策集注》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彈别傳閉口不言並處避強打弱筆思鞞柝勃興財迷蟾宮長心斥除癡妒蟲虎啖函段氏惡貫禍盈發白風乾刮語燒書滾淌航模湖廣熟,天下足假典監場減銀金城盡歡而散悸罔倦盹朘利刻镂空殼誇衒魁取虧汙六等流韻滅絶南蠻鴂舌排工撇罷碁錯窮巷陋室起役全神貫注掃凡馬賞同罰異詩賦詩義實直松衣縮節桃子天氣預報投得相仿相效憸猾孝衣消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