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促狹窄。 宋 郭熙 《林泉高緻·山水訓》:“真山水之陰晴,遠望可盡,而近者拘狹,不能得一山明晦隱見之迹。” 宋 劉克莊 《江西詩派小序·李商老》:“頗博覽強記,然詩體拘狹少變化。”
“拘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ū xiá,其核心含義是局促狹窄,常用于描述空間、視野或風格的局限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真山水之陰晴,遠望可盡,而近者拘狹,不能得一山明晦隱見之迹。”
——郭熙《林泉高緻·山水訓》()
“頗博覽強記,然詩體拘狹少變化。”
——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李商老》()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評論中,口語中較少出現。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狹隘”等詞混淆()。
如果需要更全面的文獻出處,可參考《林泉高緻》《江西詩派》等原典。
拘狹(jū xiá)是一個漢語詞彙,拆分部首為手和犬,總體筆畫數為10。它有多個含義,根據語境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拘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黍離》一章中,是古代文人所創造的詞彙。在繁體字中,"拘狹"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拘狹"的寫法并未發生較大的變化。它仍保持着手和犬作為詞的部首,并用相同的筆畫數表達含義。
1. 他的思想拘狹,對新觀點毫無接受能力。(形容思想狹隘、固執)
2. 這個小鎮上的人生活拘狹,對外界的事情一無所知。(形容生活受限、閉塞)
組詞:拘束、拘泥、狹隘、狹小、狹窄
近義詞:狹隘、固執、保守
反義詞:開放、寬闊、豁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