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兇惡的人。《孔叢子·答問》:“吾謂聖人之智必見未形之前,功垂於身殁之後,立教而戾夫弗犯,吐言而辯士不破也。”《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為奴虜,係縲號泣,内嚮而怨……戾夫為之垂涕,況乎上聖,又焉能已。” 李周翰 注:“言很惡之夫見係縲者猶且垂淚。”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今者更貢舉法數十百年獘,可謂盛矣,書下之日,戾夫懼,怠夫自勵,近世未有也。”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第一章:“至於地獄變相之圖,決鬥垂死之像,‘廬江小吏’之詩,‘雁門尚書’之曲,其人固氓庶之所共憐,其遇雖戾夫為之流涕。”
“戾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注釋版本,可參考《孔叢子》《文選》等典籍。
戾夫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一個男人性格暴躁、易怒、沖動、不顧禮儀的人。這個詞彙在文學作品中經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不合群的、難以相處的人。
戾夫由兩個部首組成:戈(gē)和大(dà)。戈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古代的兵器“戈”,大作為部首,表示大小。
戾夫的總筆畫數為10畫:戈部的4畫和大部的6畫。
戾夫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儒林外史》一書中。該詞彙形容一個男人性格怪異、古怪,不合群的形象。戾夫的使用在文學作品中逐漸擴大,用來形容一個縱橫捭阖、不合規矩的人。
戾夫的繁體字是戾夫。
在古時候,戾夫的寫法略有不同。戈部分的“戈”字由“戒”字和一個加號組成,大部分的“大”字由上半部分的“内”字和下半部分的“人”字組成。
1. 他脾氣暴躁,行為舉止就像個戾夫。
2. 那個戾夫不願與人合作,隻顧自己的利益。
戾夫可以通過組合其他字詞形成新的詞語,如:
與戾夫意義相近的詞語有:蠻夫、狂徒、悍夫。
與戾夫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和諧、溫柔、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