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指責。 南朝 宋 顔延之 《釋何衡陽<達性論>書》:“曾不能引之上濟,每驅之下淪,雖深誚校責,亦已厚言不代。”
“校責”一詞的含義存在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區分:
古代含義(主流解釋)
根據等資料,“校責”讀作xiào zé,意為“指責”,最早見于南朝宋顔延之的《釋何衡陽<達性論>書》。例如:“雖深誚校責,亦已厚言不代”,表示嚴厲的批評或責備。此處“校”通“較”,有“計較、考校”之意,“責”則為“責備”。
現代衍生含義(非主流)
提出“校責”指學校的責任和義務,由“校”(學校)和“責”(責任)組合而成,強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職責。但這種用法較少見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辨析建議:
《校責》是由“校”和“責”兩個字組成的詞,表示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責任和義務。
“校責”中的“校”字的部首是木,拼音是xiào,它包含了10個筆畫;而“責”字的部首是自,拼音是zé,它包含了9個筆畫。
“校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教育制度。在古代,學生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和督促學生遵守校規有重要責任。因此,“校責”這個詞意味着學校必須承擔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職責。
“校責”這個詞的繁體字是“校責”,在繁體字中将“責”換成了“責”。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校責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校字常常以一棵樹的形狀代表,表示學校的象征。而責字則更像是一個象形字,描繪了一雙揮舞着鞭子的手,寓意着施以責罰。
1. 學校應當認真履行校責,積極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
2. 校責是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紀、校風、校規、校訓、校長、校服
教育責任、學校義務、學校責任
學生權利、學生自由、學生獨立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校責》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等内容。同時,還列舉了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以幫助讀者更全面了解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