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蠪蛭的意思、蠪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蠪蛭的解釋

見“ 蠪姪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蠪蛭”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神話形象與出處

  1. 外貌特征
    蠪蛭在《山海經》中被描述為形似狐狸的異獸,擁有九頭、九尾和虎爪,叫聲如嬰兒啼哭。不同章節記載略有差異:

    • 《東山經·凫麗山》稱其“食人”,以嬰兒聲誘人靠近後攻擊。
    • 《中山經·昆吾之山》提到其狀如“彘(豬)而有角”,但此描述可能與其他異獸混淆。
  2. 行為特性
    具有迷惑性,常利用嬰兒啼哭聲吸引人類,進而捕食,象征危險與欺騙性。

二、讀音與異名

三、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被引申為成語,比喻權勢膨脹、嚣張跋扈之人,強調其貪婪與不可一世的态度。但需注意,此用法屬于後起衍生義,與原始神話形象關聯較弱。

四、文獻考據建議

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山海經》原文及郭璞、袁珂等學者的校注,注意不同版本對異名和形象的記載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蠪蛭的意思

《蠪蛭》是一個形容詞,意指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不自量力、自找苦吃等貶義詞。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不懂得自我保護或冒險行為而遭受失敗或災禍。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蠪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蟲

筆畫:11畫

3. 來源和繁體

《蠪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卷52》中的《平津侯者傳》:“蠪蛭螫躁奸危亡。”直到現代漢語中,它依然用于形容冒險行為的貶義之意。

在繁體字中,蠪蛭的寫法為「蠆螄」。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蠪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明代《康熙字典》中記錄了「蠆」的寫法,意為病蟲咬人的蟲名。同時,明代《說文解字注》中也有一種寫法為「螫」,意為叮咬、刺。

5. 例句

以下為一些使用《蠪蛭》的例句:

他的膽量太大了,總是做些蠪蛭行為,結果自食其果。

那些不顧後果的蠪蛭行為,讓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他真是個蠪蛭,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

6.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一些與《蠪蛭》相關的詞語如下:

組詞:蠪蛭行為、蠪蛭之徒

近義詞:蛇鼠同穴、自掘墳墓、自取滅亡

反義詞:穩健、謹慎、審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