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帝陵的意思、黃帝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帝陵的解釋

亦稱“ 黃帝冢 ”。傳說中 軒轅黃帝 的陵墓。在 陝西省 黃陵縣 城北 橋山 。山巅有一古亭,中立石碑镌“黃帝陵”三字。亭後為 黃帝 墓。陵高3.6米,周長48米。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崩,葬 橋山 ” 唐 司馬貞 索隱:“《地理志》: 橋山 在 上郡 陽周縣 ,山有 黃帝冢 也。” 唐 張守節 正義:“《括地志》雲:‘ 黃帝陵 在 寧州 羅川縣 東八十裡 子午山 。《地理志》雲: 上郡 陽周縣 橋山 南有 黃帝冢 。’案: 陽周 隋 改為 羅川 。《爾雅》雲:山鋭而高曰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寝,位于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之巅。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逝世後“葬橋山”,其陵墓由漢代起被正式列入國家祭祀體系。作為中國古代“五陵”之首,黃帝陵現存建築群包含漢代至明清時期的祭祀遺迹,主體建築“軒轅殿”内供奉黃帝浮雕像,陵前立有明太祖朱元璋禦制“古軒轅黃帝橋陵碑”。

從漢語詞義解析,“黃”取中央正色之意,喻指中華民族發祥地;“帝”為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尊稱;“陵”特指帝王墓葬規制,其建築布局依《周禮》考工記中“左祖右社”制度營造。曆代官方文獻如《魏書·禮志》《唐會要》均記載了不同朝代修繕陵園、制定祭典的史實。

現代考古發現,陵區現存千年以上古柏8萬餘株,其中“黃帝手植柏”經林業專家測定樹齡逾5000年,與文獻記載的黃帝時代基本吻合。國務院1961年将其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黃帝陵祭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寝,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以下為詳細解釋:

1.地理位置與基本結構

黃帝陵位于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鎮,陵墓高3.6米,周長48米,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區内的橋山山巅有古亭,碑刻“黃帝陵”三字,亭後為黃帝墓。山下建有軒轅廟,周邊古柏參天,其中一株相傳為黃帝手植。

2.曆史沿革

3.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4.稱號與地位

5.祭祀意義

黃帝陵祭祀活動自漢代延續至今,尤其是清明節,海内外炎黃子孫彙聚于此,通過祭祀表達對祖先的敬仰與民族認同。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本價猜防暢叙朝懽暮樂搽脂抹粉崇觀詞禁錯支剌大可不必墊肩典肆恩深愛重風變風節高山流水拱手聽命挂緑古執涵淹賀彩洪德定則卉木潗潗靜響進利除害金相玉質眷寵巨公開裆褲擴充力劣理遣隸事琭簌媚術沒興眠倒廟碑秘戲迷鄉淖弱鳥田泥水匠暖女偶一為之仆賃琴瑟調和撒嘴設科打诨攝食師爺耍把戲叔世天下為公唯心霧沈雲暝鄉學小孩兒斜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