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符的意思、分符的詳細解釋
分符的解釋
猶剖符。謂帝王封官授爵,分與符節的一半作為信物。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詩:“述職撫 荊 衡 ,分符襲寵榮。”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傳奇大意》:“到海上坐展雄圖,功成日同歸完聚,列土分符。”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乞外名都重,分符寵命仍。”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 符的解釋 符 ú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虎符。符信。符節。 代表事物的标記、記號:符號。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符咒。護身符。 古代稱祥瑞的征兆:符瑞。符應(
網絡擴展解釋
“分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帝王分封官職或爵位時的儀式性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
指帝王在封賞官員或授予爵位時,将符節(古代調兵或任職的憑證)一分為二,君臣各持一半作為信物。這一過程稱為“剖符”,象征着權力與責任的正式授予。
-
曆史背景
符節在古代是權威的象征,材質多為竹、玉、金屬等,通常刻有文字或圖案。分符制度常見于漢唐時期,例如唐代孟浩然《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中“分符襲寵榮”即描述官員受封場景。
-
延伸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分符”可代指受封或赴任,如明代張鳳翼《紅拂記》中“列土分符”即指分封領地。
示例用法
- 古籍例句:
“述職撫荊衡,分符襲寵榮。”(唐·孟浩然)
“功成日同歸完聚,列土分符。”(明·張鳳翼)
補充說明
- 符節功能:分符後,官員需憑符節行使職權,朝廷驗合符節以确認身份。
- 現代關聯:類似現代任命書或授權憑證,但更強調儀式性和實物信物。
“分符”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儀式,體現了權力授予的合法性與契約性。如需進一步了解符節形制或分封制度,可參考曆史典籍如《漢書》《唐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符》是一個複義詞,它有着多重含義。首先,作為一個名詞,它指的是用來表示數字之間分隔或分割的符號。例如,在阿拉伯數字系統中,我們使用逗號或句點來分隔整數和小數部分。其次,作為一個動詞,它表示将某事物分成不同的部分或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分隔符來标記不同的組件或元素。
關于《分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刀",而整個字共有四個筆畫組成。這個字的形狀非常簡單,由一條直線穿過一條豎線組成。
《分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古人們使用象形的方式來表達事物的意思。"< 分 >"當初是由一把刀切割物體的形象所組成的,代表着"切割"或"劃分"的含義。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變化,并且簡化為現在的形态。
關于《分符》的繁體字,它的繁體形式為 "份",在繁體字中,它的部首組成部分更加複雜,但整體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分符》在古代的寫法更加繁複,需要更多的筆畫來表達字的含義。古代的字形有時候難以辨認,因此現代漢字的簡化使得閱讀與書寫更加容易。
以下是一個例句:“你能用分符将這個列表分成兩部分嗎?”在這個句子中,《分符》表示使用分隔符來分割一個列表,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與《分符》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但不限于:分割、分離、分解等。它們共同表達了将事物分成不同部分的意思。
而與《分符》相反的詞彙通常是合并、合并等,這些詞彙表示将多個部分合并為一個整體。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