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侻的意思、寝侻的詳細解釋
寝侻的解釋
丑陋。《新唐書·儒學傳上·歐陽詢》:“﹝ 歐陽詢 ﹞貌寝侻,敏悟絶人。”
詞語分解
- 寝的解釋 寝 (寢) ǐ 睡,卧:寝室。寝車。寝宮。安寝。 睡覺的地方:就寝。壽終正寝。 皇家宗廟後殿藏先人衣冠之處,亦指帝王的墳墓:寝廟。陵寝。 停止,平息:其議遂寝(那種議論于是平息)。事寝。 面貌難看:貌
- 侻的解釋 侻 ó 簡易。 適當,應當。 同“脫”⑦。 侻 ì 恰好,相宜。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寝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外貌或形态的丑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詞義:表示“丑陋”,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貌或事物形态不佳。例如《新唐書》中提到歐陽詢“貌寝侻”,即形容其相貌不揚。
- 構詞:“寝”本義為“卧、睡”(如“寝室”),但在“寝侻”中引申為“不端正”;“侻”則可能表示“輕率、不莊重”。兩者組合後,整體強調外貌的缺陷。
2.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儒學傳上·歐陽詢》:“(歐陽詢)貌寝侻,敏悟絕人。”此處通過對比其外貌與才智,突出其聰慧過人但相貌平平。
3.網絡解釋
- 現代網絡釋義延續了古籍中的用法,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外貌的不足,如“寝侻”可形容人其貌不揚或事物形态不美觀。
4.相關詞語
- 與“寝侻”相關的成語包括“抱表寝繩”“寝不遑安”等,均與“寝”字的本義或引申義相關,但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 同義詞:丑陋、不揚;反義詞:俊美、秀麗。
如需進一步了解“寝”字的其他含義(如“寝食難安”“壽終正寝”),可參考權威字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寝侻的意思
寝侻(qǐn tuí)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指安睡或休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寝字由宀部(mián bù)和侻部(tuí bù)組成,宀部是“宀”,侻部是“侶”。
宀部意指“房屋”或“宅邸”,侻部意指“伴侶”或“同伴”。
寝字總計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寝字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莊子》一書中。繁體字為「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寝字的寫法稍有不同。早期的寫法是「寑」,後來改為現代的「寝」。
例句
1. 我一天工作了許多小時,回到家後就寝了。
2. 晚上九點之後請保持安靜,以免打擾他人的寝侻。
組詞
寝室、寝具、寝衣、寝食、寝宮、寝居、寝苫
近義詞
睡眠、休憩、安息
反義詞
清醒、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