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苛刻凶残。《南史·恩倖传·戴明宝》:“ 显度 刻虐为百姓疾,比当除之。” 宋 苏轼 《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臣至 淮南 ,体访得诸处税务,自数年来,刻虐日甚,商旅为之不行。”
(2).侵害。《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 陇川 致乱,皆由 恭项 暴杀无辜,刻虐 蛮 人。”
“刻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该词由“刻”(苛刻)和“虐”(残暴)组合而成,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苛政记载
《南史·恩倖传》记载戴明宝评价官员"显度刻虐为百姓疾",反映古代对苛政的批判。苏轼《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也提到税务官吏"刻虐日甚"导致商旅受阻,印证该词常用于描述官吏暴政。
族群压迫案例
《明史·云南土司传》记载麓川事件中,恭项因"刻虐蛮人"引发叛乱,说明该词可用于民族压迫语境。
单字“虐”在甲骨文中象虎爪伤人形,《说文解字》释为"残也",本义指猛兽袭击,后引申为人为暴行。与“刻”组合后,强化了行为中主观故意与持续伤害的特性。
提示:该词属于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学场景。
《刻虐》是指痛苦、折磨、使人受尽煎熬的意思。这个词常用来表达人们在某种情感或境况下所产生的痛苦和压力。
《刻虐》由两个字组成:
《刻虐》是现代汉语词汇,源自于古代汉语。在繁体字中,「刻」和「虐」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刻」和「虐」的字形与现代基本一致,只是有细微的变化。
以下是几个使用《刻虐》的例句:
《刻虐》可以和其他词汇组合成一些相关的词组,例如:
与《刻虐》相近意义的词语有:
与《刻虐》相反意义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