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調和;和暢。《鬼谷子·陰符》:“安靜五臟,和通六腑。” 宋 李廌 《師友談紀》:“四肢百骸,無不和通。”
(2).中和通達。《韓詩外傳》卷三:“《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中庸和通之謂也。”
(3).和洽。 漢 王粲 《贈士孫文始》詩:“和通箎塤,比德車輔。”
(4).通好。《後漢書·張奂傳》:“潛誘 烏桓 ,陰與和通,遂使斬 屠各 渠帥,襲破其衆。”
“和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綜合古典文獻與現代用法如下:
調和與和暢
指事物間的協調與通暢狀态。例如《鬼谷子·陰符》提到“安靜五臟,和通六腑”,強調身體機能的和諧運轉;宋代李廌《師友談紀》中“四肢百骸,無不和通”則形容身心的舒暢。
中和通達
意為不偏不倚、平衡貫通。《韓詩外傳》卷三以《詩經》“不競不絿,不剛不柔”為例,說明“和通”即中庸之道在人際或事物中的體現。
和洽關系
指人際或群體間的融洽相處。漢代王粲《贈士孫文始》中“和通箎塤,比德車輔”,以樂器合奏比喻情誼的和諧。
通好往來
常用于描述國家、團體間的友好交往,如“通商”“通郵”等場景中的互通有無。
作為名字時,“和”象征安定、淡泊,“通”表示順利、通達,組合後寄寓性格從容穩重、人生順遂亨通之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通”的單獨釋義,可參考漢字解析。
《和通》是一個成語,原意為和平相處、友好交流。在現代漢語中,它也可以指代通知、消息、信息等含義。
《和通》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龍部和辵部,由15個筆畫組成。
《和通》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學而》這篇經典著作,原為“和而不同,通而不流”,意為和諧并非完全相同,交流也不意味着流失。
在繁體字中,成語《和通》為「和通」。
在古代,成語《和通》中的“和”字和“通”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動,如“和”字會寫為“禾口”或“禾女”,“通”字會寫為“辶同”。然而,意思和用法并無太大差異。
1. 他和鄰居的關系一直非常好,互相之間始終和通。
2. 這份文件是通知大家最新的工作安排,所以請确保每個人都能收到和通。
1. 和睦:形容人們之間關系融洽、友好相處。
2. 通達:指知識、見識廣博,思路開闊。
3. 和諧:形容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沒有沖突。
近義詞:和諧、友好、融洽。
反義詞:不和、不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