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冬的意思、拒冬的詳細解釋
拒冬的解釋
中草藥續隨子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續隨子》﹝釋名﹞引 蘇頌 曰:“冬月始長,故又名拒冬。”
詞語分解
- 拒的解釋 拒 ù 抵擋,抵抗:拒守。拒敵。抗拒。 不接受:拒絕。拒谏(拒絕勸谏)。來者不拒。 古同“矩”,方陣。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冬的解釋 冬 (③鼕) ō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農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姓。 象聲詞,敲鼓聲:戰鼓冬冬。 夏 筆畫數:; 部首: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拒冬”是中草藥續隨子的别名,其名稱來源和含義如下:
-
基本定義
拒冬是續隨子(學名:Euphorbia lathyris)的别稱,因該植物在冬季開始生長而得名。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蘇頌曾描述其“冬月始長,故又名拒冬”。
-
植物特征與藥用價值
續隨子為大戟科植物,種子可入藥,性味辛溫、有毒。傳統中醫中用于逐水消腫、破血散結,但需謹慎使用。
-
其他别名
該植物在不同文獻中還有多種别稱,如千金子、千兩金、菩薩豆、聯步等。
-
名稱溯源
“拒冬”一名體現了植物生長特性與季節的關聯,強調其生命力對寒冷環境的適應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拒冬(jù dō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抵抗寒冷,不願意接受冬天的到來或者暗指迎接冬季挑戰的決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拒:由辶(辵)部和巨部組成,是一個有8畫的漢字。
- 冬:由冫部和夂部組成,是一個有4畫的漢字。
來源:
《説文解字》中有記載,“冬,秋終也。從欠初聲。”表達了冬天是秋季的結束,通過欠字的初聲來表示。
繁體:
拒冬的繁體寫法是「拒冬」。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和文化中仍然被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拒冬的漢字寫法并不一定與現在完全相同。然而,現代寫法較為穩定并且廣為流傳至今。
例句:
1. 他拒冬的決心堅定,繼續堅持晨跑。
2. 她穿上厚重的衣服,拒冬寒的侵襲。
組詞:
- 拒絕(jù jué):拒絕接受或做某事。
- 冬眠(dōng mián):動物為了避寒,進入冬季休眠狀态。
- 冬至(dōng zhì):冬季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中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
- 冬裝(dōng zhuāng):適用于冬季穿戴的衣物。
近義詞:
- 抵禦寒冷
- 抵擋冬季
- 逃避冬天
反義詞:
- 迎接寒冬
- 感受冬季的美麗
- 欣然迎接冬天
總而言之,拒冬是指抵禦寒冷、不願意接受冬天到來的意思。這個詞源于《説文解字》,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辶(辵)”和“巨”以及“冫”和“夂”。它的繁體寫法是「拒冬」。在句子中,它可以用于表達抗拒冬季的堅定決心。除了組詞和例句,我們還可以找到與之意思相近的詞彙,如抵禦寒冷、抵擋冬季等;以及與之相反的詞彙,如迎接寒冬、感受冬季的美麗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