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摧折強6*暴;挫敗堅強的敵軍。 漢 孔融 《衛尉張儉碑銘》:“淩剛摧堅,視危如寧。” 晉 葛洪 《抱樸子·任能》:“夫勁弩難彀,而可以摧堅逮遠;大舟難乘,而可以緻重濟深。”《宋史·張令铎傳》:“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 明太祖 《禦賜(劉基)歸老青田诏書》:“至如用征四方,摧堅撫順,爾亦助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摧堅漢語 快速查詢。
摧堅(cuī jiān)是漢語複合動詞,由“摧”(破壞、擊垮)與“堅”(堅固的事物)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摧毀堅固的防禦或攻克頑強的對手。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指攻破強敵或摧毀堅固的防禦工事,強調以力量突破難以攻克的目标。
例證:
“摧堅陷陣,所向披靡。”(《南史·檀道濟傳》)
此處“摧堅”與“陷陣”并列,突顯軍事上突破敵軍核心防線的能力。
軍事場景
專指戰争中擊潰敵方精銳部隊或要塞,如:
“摧堅于野戰,折沖于帷幄。”(《宋書·武帝紀》)
體現戰略層面的攻堅能力。
抽象比喻
引申為克服重大困難或解決棘手問題,如:
“摧堅解難,非公莫屬。”(公文用例)
形容破除頑固障礙的決斷力。
《漢語大詞典》
定義:“摧毀強敵;攻克堅陣。”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 第759頁。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擊破頑敵;攻陷堅城。”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215頁。
《辭源》
注:“摧折堅硬之物,喻克敵制勝。”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1021頁。
二字組合凸顯“以力破固”的動态過程,屬典型的動賓式複合詞。
“摧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uī jiān,其核心含義為摧毀強敵或攻破堅固防線,常見于軍事或戰鬥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文獻:
常見搭配:
“摧堅”多用于褒揚戰鬥中的勇猛或策略的高效,強調以力量或智謀攻克看似不可戰勝的目标。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暗疏柏成闆锉斌駁彩戰冊襚出官垂絲存思打火刀導言滌綸堆金疊玉浮缛臯稽各支支公奉估堆兒歸舷浩博合流環節還元湯護工監州讦訟楖枥進駕矜張救生船糾掾拘确可人憎空際庫緞坤宅枯傷萊頓大學樂趣連章累牍淋涔君領喏淋漓盡緻龍骧鳳矯鲈鄉毛骨聳然那麼辟設钤記善人能受盡言雙毛束楚素卷炭田踏謠娘同榜脫發妄人頑麻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