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憚的意思、可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憚的解釋

可怕。 宋 曾鞏 《謝吳秀才書》:“承足下不以大熱之酷為可畏,畏塗之阻為可憚……三及吾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可憚”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其含義清晰明确。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值得畏懼或令人敬畏

    • “可憚”由“可”(值得、能夠)和“憚”(害怕、畏懼)兩個語素構成,字面意思就是“值得害怕”或“令人畏懼”。
    • 它強調某事物因其力量、威嚴、後果嚴重性或其他特質而使人産生敬畏、忌憚或不敢輕視的心理。
  2. 結構分析與用法

    • 它是一個形容詞性短語(或可視為合成詞),常用于描述人、事物、勢力或某種情勢。
    • 在句中通常作謂語或定語。例如:
      • 其勢甚大,深可憚 也。 (作謂語,意為“他的勢力很大,很值得畏懼。”)
      • 此乃可憚 之敵。 (作定語,意為“這是值得畏懼的敵人。”)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可畏、可懼、可怕、懾人、令人敬畏、令人忌憚。
    • 反義詞: 可親、可近、可欺、不足懼、不足畏。
  4. 語境與文學應用

    • “可憚”多見于古典文獻、曆史著作或具有莊重、書面語色彩的現代文章中,用以形容具有強大威懾力或潛在威脅的對象。
    • 例如,在描述強大的對手、嚴峻的形勢、嚴厲的法度或崇高的威望時使用。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中曾寫道:“例如蔡邕,選家大抵隻取他的碑文,使讀者僅覺得他是典重文章的作手,必須看見《蔡中郎集》裡的《述行賦》,那些‘窮工巧于台榭兮,民露處而寝濕,委嘉谷于禽獸兮,下糠秕而無粒’的句子,才明白他并非單單的老學究,也是一個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時的情形,明白他确有取死之道。又如被選家錄取了《歸去來辭》和《桃花源記》,被論客贊賞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先生,在後人的心目中,實在飄逸得太久了……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形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我每見近人的稱引陶淵明,往往不禁為古人惋惜。這也是關于取用文學遺産的問題,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總歸得不到。” 雖然這段文字未直接使用“可憚”,但其中對曆史人物複雜性的揭示,說明了單純的形象(如看似飄逸的陶淵明)背後可能隱藏着更深刻、甚至可憚(因其深刻或力量而令人敬畏/需重新審視)的一面。

“可憚”意指值得畏懼、令人敬畏或使人忌憚。它主要用于形容那些因其強大、威嚴或潛在危害性而使人不敢輕視或小觑的人、事物或局面。該詞具有較強的書面語和文言色彩。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對“憚”字的釋義及“可憚”作為詞條的收錄和解釋。
  2.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 對“可”和“憚”的現代釋義,其組合義自明。
  3.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有收錄) - 展示了在嚴肅文學語境中理解人物或事物複雜性的重要性,間接佐證了“可憚”所蘊含的需敬畏、不可小觑的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可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ě dàn,其核心含義為“可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語境與用法

  1. 文學引用
    宋代曾鞏在《謝吳秀才書》中寫道:“承足下不以大熱之酷為可畏,畏塗之阻為可憚……”(意為“您不因酷暑和險途感到畏懼……”),此處“可憚”與“可畏”并列使用,強調對艱難環境的忌憚。

  2. 情感側重
    不同于現代漢語中的“憤怒”或“憤慨”(如的争議解釋),古籍和多數詞典均以“可怕”為權威釋義,側重表達因客觀威脅産生的恐懼心理。

三、辨析與注意

四、擴展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曾鞏文集,也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辯谘并程诐賊草草了事槌牛綷詠大鲵道室訂錢冬天裡的春天兜牟多麼二米防汛繁絮飛鸢告知工讀恭世子圭角含覆蚝場賀節懷鬼胎黃鐘長棄猾僞禍端加功講使戒品驚猿脫兔君子一言,快馬一鞭瞰睨咳嗆狂馳子苗姜嗫嗫嚅嚅平調平頭正臉遷種跷蹄辇腳器什旗仗鋭入入坐啬年蛇鱗氏號石栗疏絶私聽溲溺逃命田地統觀痛恨萬慮下半場饷酬消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