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山栗。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廣州 無栗,惟 勤州 山中有石栗,一年方熟,皮厚而肉少,味似胡桃仁。熟時,或為群鸚鵡啄食略盡,隻此石栗亦甚稀少。”
“石栗”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石栗”指一種山栗,主要生長于中國南方地區,如廣東勤州等地。其果實皮厚肉少,成熟周期長達一年,味道類似胡桃仁。
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記載,廣州無普通栗樹,僅勤州山中有石栗,且成熟時常被鹦鹉啄食,産量稀少。
石栗種子可入藥,稱“石栗子”,别名“黑桐油”,傳統用于榨油或外用藥材。但需注意其毒性,需專業處理後方可使用。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記載、植物學特征及藥用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或現代研究,可參考植物學或中醫藥相關文獻。
《石栗》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既可以指代植物,也可以指代食物。在不同的語境中,其意義可能有所不同。
《石栗》這個詞由石字旁和栗字旁組成。
石字旁拆分:石
栗字旁拆分:木,甘
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數如下:
石字旁:石(5畫)
栗字旁:木(4畫),甘(5畫)
《石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最早,石栗主要是指一種植物,其果實類似于栗子,但生長在岩石上,因此得名石栗。
隨着時間的推移,石栗還可以指代石栗的果實,也就是石栗。
《石栗》的繁體字為「石栗」。
古時候,《石栗》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采用石字旁和栗字旁的結構。例如,在金文和篆書時期,其寫法可能稍有差異,但整體上仍保持類似的形态。
1. 過了山腳,我們發現一片石栗林,樹上的果實已經成熟了。
2. 碰到一塊硬邦邦的東西,原來是石栗果殼。
組詞:石栗林、石栗果實、石栗樣
近義詞:岩栗,岩礫
反義詞:柔軟、甜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