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痛恨的意思、痛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痛恨的解釋

[hate bitterly;utterly detest] 深惡痛絕;極端憎恨

他們痛恨戰争

詳細解釋

(1).謂沉痛地引為恨事。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親小人,遠賢臣,此 後漢 所以傾頽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 桓 ( 桓帝 ) 靈 ( 靈帝 )也。”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禦史府君墓版文》:“公實敬承遺志,行有日矣,而閔兇薦及,不克終事。則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後人有贊 徐庶 走馬薦 諸葛 詩曰:‘痛恨高賢不再逢,臨岐泣别兩情濃。’” 清 鄧顯鶴 《書楚寶增輯<熊襄愍傳>後》:“疆事既敗,國祚隨傾。讀史至此,未嘗不太息痛恨於 神 ( 神宗 ) 熹 ( 熹宗 )之際也。”

(2).深恨,非常悔恨。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鄉,卑濕昏霿,恐一日填委溝壑,曠墜先緒,以是怛然痛恨,心腸沸熱。”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 高宗 臨朝,嘗曰:‘朕即位聽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二章:“她後悔說話太沖,痛恨自己掌握不住自己。”

(3).深切地憎恨。《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又有原非愛玩,趁興攀折……或隨路棄擲,略不顧惜。如人橫禍枉死,無處申冤。花若能言,豈不痛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肅案》:“追思 載垣 等從前朦蔽之罪,非朕一人痛恨,實天下臣民所痛恨者也。” 楊朔 《昨日的臨汾》:“老百姓對于漢奸是那麼痛恨,時刻都在消滅他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痛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分解如下:

  1. 詞義解析
    “痛”在此處作副詞,表示程度深、強烈;“恨”指憎惡、仇視。組合後表示極度的憎恨或厭惡,常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如對不公、背叛或惡劣行為的深切反感。

  2. 典型用法

    •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如:“他痛恨社會的不公現象”。
    • 強調情感強度,如“痛恨侵略者”比“讨厭侵略者”更強烈。
  3. 近義詞與區别

    • 憎恨:程度相近,但“痛恨”更突出情感上的痛苦感。
    • 厭惡:僅指反感,情感強度較弱。
    • 深惡痛絕:強調徹底排斥,與“痛恨”可互換,但更書面化。
  4. 使用注意

    • 對象多為抽象事物(如腐敗、壓迫)或嚴重行為(如背叛)。
    • 慎用于日常口語,可能顯得語氣過重。
  5. 例句補充

    • “她痛恨謊言,認為這是對信任的踐踏。”
    • “曆史書中記載了人民對暴政的痛恨。”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更精準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痛恨的意思

痛恨,意為極度厭惡、憎惡,心中充滿憤怒和不滿之情。這是一個表示憎恨和厭惡強烈程度的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痛恨的拆分部首是“疒”和“亻”,部首“疒”表示與疾病有關,部首“亻”表示人。它總共有10畫。

來源

《痛恨》的來源比較明确,它由“痛”和“恨”這兩個詞組合而成。在古代用法中,“痛”多用于表示内心深感痛苦,而“恨”則是對于不滿和強烈厭惡的情感。

繁體

繁體的“痛恨”為「痛恨」,字形比簡體稍微繁華一些,但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痛恨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比如“痛”可以寫作“疼”、“慟”、“縞”等,而“恨”則可以寫作“憎”、“忪”等。不過在現代漢字的使用中,一般已經統一為現代字形。

例句

1. 我對那個撒謊的人充滿了痛恨之情。
2. 他痛恨社會不公,決心要做出改變。
3. 她對他的背叛感到痛恨,決定與他一刀兩斷。

組詞

痛恨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痛恨之情、痛恨萬分、痛恨不已、痛恨之意、痛恨交加。

近義詞

痛恨的近義詞包括憎惡、憎恨、厭惡、忌恨、嫌惡等。這些詞語都表示憎惡和厭惡的情緒。

反義詞

痛恨的反義詞可以是寬恕、原諒、寬容等,表示對他人錯誤的諒解和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