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痛恨的意思、痛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痛恨的解釋

[hate bitterly;utterly detest] 深惡痛絕;極端憎恨

他們痛恨戰争

詳細解釋

(1).謂沉痛地引為恨事。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親小人,遠賢臣,此 後漢 所以傾頽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 桓 ( 桓帝 ) 靈 ( 靈帝 )也。”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禦史府君墓版文》:“公實敬承遺志,行有日矣,而閔兇薦及,不克終事。則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後人有贊 徐庶 走馬薦 諸葛 詩曰:‘痛恨高賢不再逢,臨岐泣别兩情濃。’” 清 鄧顯鶴 《書楚寶增輯<熊襄愍傳>後》:“疆事既敗,國祚隨傾。讀史至此,未嘗不太息痛恨於 神 ( 神宗 ) 熹 ( 熹宗 )之際也。”

(2).深恨,非常悔恨。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鄉,卑濕昏霿,恐一日填委溝壑,曠墜先緒,以是怛然痛恨,心腸沸熱。”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 高宗 臨朝,嘗曰:‘朕即位聽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二章:“她後悔說話太沖,痛恨自己掌握不住自己。”

(3).深切地憎恨。《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又有原非愛玩,趁興攀折……或隨路棄擲,略不顧惜。如人橫禍枉死,無處申冤。花若能言,豈不痛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肅案》:“追思 載垣 等從前朦蔽之罪,非朕一人痛恨,實天下臣民所痛恨者也。” 楊朔 《昨日的臨汾》:“老百姓對于漢奸是那麼痛恨,時刻都在消滅他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痛恨”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一、核心釋義

“痛恨”指深切地憎恨或厭惡,表達一種強烈、深刻的負面情感,程度遠超一般的不滿或讨厭。其核心在于“痛”所體現的深切性與“恨”的強烈憎惡感相結合。例如:“他痛恨一切不公正的現象。”(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詞義分解與情感強度

  1. “痛”的語義:此處并非指身體疼痛,而是表示程度之深、情感之切,帶有“深切地、極度地”含義,強調情感投入的深度。
  2. “恨”的語義:指強烈的憎惡、仇視,對象可以是人、行為、現象或抽象事物(如腐敗、壓迫)。

    二者結合後,“痛恨”傳遞的情感強度顯著高于“讨厭”“厭惡”等詞,接近“深惡痛絕”。(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大詞典》)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四、與近義詞的辨析

五、古典用例佐證

該詞古已有之,如宋代王安石《感事》詩:“賤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豐年不飽食,水旱尚何有?雖無剽盜起,萬一且不久。特愁吏之為,十室災八九……痛恨斯未已。” 詩中“痛恨”直指對官吏苛政的深切憎惡,情感強度與今義一緻。(來源:《王荊公詩箋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痛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分解如下:

  1. 詞義解析
    “痛”在此處作副詞,表示程度深、強烈;“恨”指憎惡、仇視。組合後表示極度的憎恨或厭惡,常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如對不公、背叛或惡劣行為的深切反感。

  2. 典型用法

    •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如:“他痛恨社會的不公現象”。
    • 強調情感強度,如“痛恨侵略者”比“讨厭侵略者”更強烈。
  3. 近義詞與區别

    • 憎恨:程度相近,但“痛恨”更突出情感上的痛苦感。
    • 厭惡:僅指反感,情感強度較弱。
    • 深惡痛絕:強調徹底排斥,與“痛恨”可互換,但更書面化。
  4. 使用注意

    • 對象多為抽象事物(如腐敗、壓迫)或嚴重行為(如背叛)。
    • 慎用于日常口語,可能顯得語氣過重。
  5. 例句補充

    • “她痛恨謊言,認為這是對信任的踐踏。”
    • “曆史書中記載了人民對暴政的痛恨。”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更精準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菶茸不望財路撤版臣屬愁煞啿啿鼎昌地圖學訛誤惡阻發澀風月場龔古爾兄弟歸款貴氣漢國煥然一新胡敲奸諜劍氣家什今個箐澤錦幄近鄉情怯倔巴開内鑛穴骙瞿酪蘇留言簿露木羅韈谟斷南國髼髼偏肥婆心請示七傷蔱蘠失才恃功瘦骨如柴殊藩書尾疏音鎖闱湯液套間天地桌廷質頹弛腿腕望眼巴巴猬栗違棄笑睃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