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黃鐘毀棄 ”。
“黃鐘長棄”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比喻賢才不被重用,源自“黃鐘毀棄”的變體表達。其中“黃鐘”指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象征高雅或賢能;“長棄”即長期被棄置不用。
此成語反映了古代文人懷才不遇的普遍困境,常用于文學或議論中批判人才選拔機制的不公。如需更完整典故解析,可參考《聊齋志異》原著或權威詞典。
《黃鐘長棄》這個詞指的是黃色的鐘聲持續了很長時間後被抛棄,引申意為一度被重視卻最終被遺忘或抛棄。
《黃鐘長棄》由“黃”、“鐘”、“長”、“棄”四個字組成。
其中,“黃”字的部首是“⺲”,共9劃。
“鐘”字的部首是“⾲”,共10劃。
“長”字的部首是“長”,共 8 劃。
“棄”字的部首是“弓”,共4劃。
《黃鐘長棄》出自《詩經·國風·秦風》,原句為“黃鐘不鳴,無以王郊。王郊之桑,其葉方齊。”意為黃色的鐘不再鳴響,沒有了以王者威儀祭祀郊外山川。郊外山川的桑樹,它們的葉子變得齊整。
《黃鐘長棄》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黃鍾長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變化,所以《黃鐘長棄》的古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和現代字形相似。
1. 雖然曾一度很受人們關注,但這個項目如今已經成為了《黃鐘長棄》。
2. 她曾經是個頂尖的藝術家,可惜最後還是遭到了《黃鐘長棄》。
3. 這些傳統技藝逐漸被現代技術所取代,正在慢慢地變成了《黃鐘長棄》。
1. 黃昏:黃色的太陽下山之時,也指事物衰敗、衰落的狀态。
2. 鐘聲:指鐘表敲響的聲音。
3. 長久:時間上的漫長,持續時間較長。
4. 棄權:放棄參與權益的選擇。
5. 黃金時代:指某個領域或時期最輝煌、最有影響力的黃金時期。
1. 被遺忘
2. 被抛棄
3. 被忽視
1. 受重視
2. 受關注
3. 受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