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賀節日。《水浒傳》第九三回:“九十二個頭領,及新降将 耿恭 ,齊齊整整,都來賀節,參拜 宋江 。”《儒林外史》第二回:“想這新年大節,老爺衙門裡,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來,我怎好不去賀節?”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南京采風記》:“﹝端午節﹞午刻焚香燭敬神,親友互相賀節。”
“賀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è jié,基本含義為祝賀節日。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節日禮儀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水浒傳》《儒林外史》等原著。
賀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慶祝節日或送祝福。通常用來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合,通過言辭或行動向他人表示祝賀、祝福和慶祝。
賀字由貝部和隺部組成。貝部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象形字部首,表示貝殼的形狀。隺部是一個聲符,用來表示讀音。賀字的總筆畫數是12畫。
賀字的來源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賀與和發音相近,因此取貝殼與梨(梨與和字發音相似)相結合,表示以貝殼送梨子,寓意着祝賀和祝福。
在繁體字中,賀字的形狀保留了古代的寫法,沒有簡化。繁體字寫作賀。
在古代,賀字的寫法沒有太大改變。賀字的舊體寫作賀,具有一種古樸的美感。
1. 出席這個婚禮是向新人賀節的最好方式。
2. 他們親切地互相賀節,以慶祝這個重要的裡程碑。
賀誕、賀卡、賀電、賀歲、賀年、賀信
慶祝、祝賀、慶賀
哀悼、悲傷、悼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