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遐畼 ”。遠揚。 晉 石崇 《大雅吟》:“堂堂 太祖 ,淵弘其量。仁格宇宙,義風遐暢。” 隋 薛道衡 《高祖文皇帝頌》:“皇威遠懾,帝德遐畼。” 宋 周邦彥 《汴都賦》:“或緻白雉於 越裳 ,或得巨獒於 西旅 ,非威靈之遐暢,孰能生瑰奇於深阻。”
“遐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例句或演變過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遐暢(xiá chàng)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思維或語言流暢、廣泛、自由的狀态。它表示思維或語言在表達時沒有任何阻礙,順暢而自由。
遐暢的拼音是xiá chàng。根據漢字的構成,遐的拆分部首為辶,暢的拆分部首為水。遐的筆畫數為11,暢的筆畫數為9。
遐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容止》一書中,它用來描述人的容貌和言辭流暢自如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遐暢的寫法為「遐暢」。
在古時候,遐暢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遐有時候寫成「遐」或「霞」,暢有時候寫成「暢」或「暢」。這是因為漢字在演變的過程中,字形有時候會有一些變化。
1. 他的演講非常遐暢,引發了觀衆們的熱烈反響。
2. 她的思維遐暢,總是能夠輕松地跳躍出許多有趣的觀點。
1. 遐思:思維廣泛、自由流暢的思考。
2. 暢談:暢所欲言、自由流暢地與他人交談。
3. 遙想:遙遠地進行思考,腦海中思緒紛飛。
流暢、順暢、自由、痛快。
拘束、困難、滞澀、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