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詳覆的意思、詳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詳覆的解釋

(1).詳議審察。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臣昨奉三月一日敕,令往 劍南 東川 詳覆 瀘川 監官 任敬仲 贓犯。”《宋史·刑法志一》:“ 建隆 三年,令諸州奏大辟案,須刑部詳覆。” 清 譚嗣同 《農學會會友辦事章程》:“凡受訪查考究之囑託者,應請詳覆。”

(2).上詳回複。《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這事,弟也隻得備文書詳覆上去,看大人意思何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詳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含義和使用場景,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意思:

  1. 詳細審察并回複(本義)

    • 字義拆解:
      • 詳: 指詳細、周密、仔細審察。《說文解字》:“詳,審議也。” 強調深入、細緻地考察或說明。
      • 覆: 指回複、答複、覆命。《說文解字》:“覆,覂也。一曰蓋也。” 在此語境下取其“回複”之意。
    • 詞義合成: “詳覆”即指對某事進行詳細、周密的審查、研究或調查後,再給予答複或報告。它強調處理過程的細緻性和答複的完備性。
    • 應用場景: 常用于上級對下級報告的批複、對問題的深入調查後答複、或對案件的重審等需要嚴謹态度的場合。
    •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詳覆”的解釋包含“審核并回複”的含義。具體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如網絡版資源:漢典 - 詳覆 或紙質版相應卷次)。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在解釋“覆”字時,常列出“回複”、“答複”的義項,結合“詳”字,可印證此義。
  2. 特指古代司法程式中的“複審”(引申義)

    • 具體含義: 在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詳覆”特指一種重要的死刑複核程式。地方官府(如州、府)在審理完死刑案件後,不能直接執行,必須将全部案卷(包括口供、證據、判決意見等)詳細上報給中央司法機關(如刑部、大理寺)進行複核。中央機關對這些案卷進行仔細審查,确認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确鑿、量刑是否適當後,再批複地方執行或發回重審。
    • 制度目的: 這項制度體現了古代“慎刑”的思想,旨在減少冤假錯案,确保死刑判決的公正性,是中央對地方司法權的重要監督手段。
    • 應用場景: 專用于描述古代,尤其是宋、明、清等朝代,對死刑案件的複核程式。
    • 權威來源參考:
      • 《中國法制史》相關著作(如張晉藩著《中國法制史》):在論述曆代司法制度,特别是訴訟審判制度時,會詳細介紹“詳覆”制度作為死刑複核程式的具體内容、運作流程及其曆史演變。可參考相關章節。
      • 《曆代刑法考》(沈家本著):這部研究中國古代法律的經典著作,對包括“詳覆”在内的各種司法制度有深入考證和論述。可查閱書中關于訴訟、複核等部分。
      • 曆史文獻記載:如《宋史·刑法志》、《明史·刑法志》、《清史稿·刑法志》等官方史書的刑法志部分,均有關于死刑案件需“具案上奏”、“申詳”、“覆奏”等程式的記載,即“詳覆”制度的體現。

“詳覆”的核心含義是詳細審查後再作答複或報告。其最常用的引申義特指中國古代對死刑案件進行複核的司法程式,體現了慎用死刑的原則。理解該詞需結合其“詳查”與“回複”的雙重動作,并在特定語境下(尤其是曆史、法律語境)明确其作為司法術語的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詳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與文獻用例

三、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詳覆”可引申為對事物進行詳細說明或叙述,如文章、報告等内容的周詳性(參考)。但此用法較為少見,更多保留在曆史文獻或特定領域。

“詳覆”兼具審查與回複的雙重功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元稹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兵拜時邦頌剝人本位馝馞成排城域春霖醇明打哈哈打和得其三昧番木鼈廢損過摩呵止肩背難望剪撲季節洄遊譏禁禁嚴九農汲引忘疲絶問鲙具喟歎闚玩蘭秋簾衣燎竹靈帝零替綠葉成陰牛皮匠骈接偏言譜兒入蟄三殿三智五猜穑養尚年邵杜繩戲釋巾試紙守風收拾漯河探水竿踏莎聽課同難同三品推服汪翔望筩聞名不如見面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