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錢財。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窮秀才人情隻是紙半張,又沒甚七青八黃。” 王季思 校注引 王伯良 曰:“《格古要論》謂金品:‘七青,八黃,九紫,十赤。’” 元 無名氏 《博望燒屯》第三折:“他家中也有那一爺二娘三兄四弟五子六妹七青八黃九紫十赤,放我一箭之地,埋鍋造飯。”《梼杌閑評》第三四回:“他是個窮秀才的人情,沒甚麼七青八黃的。”
“七青八黃”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西廂記》《格古要論》等古籍原文。
《七青八黃》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顔色的變化,表示七分青綠和八分黃色。它通常用來形容樹葉或植物等在秋天變色的景象,也可以比喻世事變遷,變化無常。
成語《七青八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七:一丨口
- 青:靑(一青三點)
- 八:八(一丨丄)
- 黃:黃(黑黃)
《七青八黃》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淳化閣題庭秋色石圖》詩中,形容秋天葉子的色彩變化。後來逐漸被引申為形容世事變遷,令人感慨萬千。
《七青八黃》的繁體寫法為:七青八黃。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七的寫法為柒,青的寫法為靑,黃的寫法為黃。
1. 秋天來臨,楓葉由綠轉紅,形成了七青八黃的美景。
2. 世事變幻無常,一切都是七青八黃。
與《七青八黃》相關的組詞:
- 七分青綠
- 八分黃色
- 楓葉變紅
與《七青八黃》意思類似的近義詞:
- 五丹三綠
- 六七青黃
與《七青八黃》意思相反的反義詞:
- 十分清澈
- 純黃不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