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顫肉驚的意思、骨顫肉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顫肉驚的解釋

形容極度驚恐。《三國演義》第七七回:“卻説 王甫 在 麥城 中,骨顫肉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顫肉驚(gǔ chàn ròu jīng)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極度驚恐而全身顫抖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因極度恐懼導緻骨骼顫抖、肌肉驚跳,常用來刻畫人在面臨巨大威脅或突發危險時的生理與心理反應。該詞通過誇張的肢體表現,強調恐懼的強烈程度。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乃問周倉曰:‘昨夜夢見主公渾身血污……’”。此例通過王甫的夢境反應,生動展現其因預感不祥而産生的極度恐慌。

  3. 語法與用法

    • 詞性:聯合式成語,中性色彩,多作謂語或狀語。
    • 近義詞:膽戰心驚、魂飛魄散(需結合具體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中,描述突發危機、恐怖事件引發的強烈情緒。
  4. 延伸解析
    該成語通過“骨”與“肉”的生理反應,将抽象恐懼具象化,體現了漢語中以身體感知表達情感的獨特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顫肉驚》的意思

《骨顫肉驚》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描述極度恐懼、驚慌失措的狀态。它表達了身體上的顫抖和心理上的恐懼之間的緊密聯繫。

《骨顫肉驚》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骨顫肉驚》這個詞可以拆分成「骨」、「顫」、「肉」和「驚」四個部首。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
- 「骨」: 9畫
- 「顫」: 13畫
- 「肉」: 6畫
- 「驚」: 9畫

《骨顫肉驚》的來源

《骨顫肉驚》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其後成為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描寫手法。在小說中,這個詞經常用來形容人對恐怖或驚險情境的極度恐懼。

《骨顫肉驚》的繁體

《骨顫肉驚》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骨顫肉驚」。

《骨顫肉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顫」字的上部分旁邊會加上一個「肸」形,寫作「顫」。

《骨顫肉驚》的例句

1. 她聽到突如其來的槍聲,整個人立刻骨顫肉驚,不知所措。
2. 那個恐怖電影太吓人了,讓我整晚都骨顫肉驚。

《骨顫肉驚》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 骨驚肉落
- 心驚肉跳
- 驚心動魄
- 驚恐萬狀
近義詞:
- 驚恐萬分
- 驚慌失措
- 極度恐懼
反義詞:
- 泰然自若
- 淡定從容
- 冷靜沉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