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愬苦的意思、愬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愬苦的解釋

訴苦。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一:“ 翰 ( 曹翰 )泣曰:‘罪犯深重,感聖恩不殺,死無以報,敢愬苦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愬苦”為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字源及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1. 單字釋義

    • “愬”(sù)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控告、訴說”,《說文解字》标注其本義為“告也”,如《論語·憲問》載“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
    • “苦”指困苦感受,《廣雅》訓為“窮也”,《莊子·達生》有“見一丈夫遊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的用例。
  2. 複合詞解析 二字連用最早見于東漢王逸《楚辭章句》:“猶複幸冀,進讒愬苦”,此處“愬苦”指以悲苦之态申訴。唐代孔穎達疏《禮記》時亦用此詞,特指“含冤訴苦”的申告行為。

  3. 現代語義流變 該詞在現代《現代漢語詞典》中未單獨收錄,但在方言調查記錄中可見“愬苦話”表述,指代訴說生活艱辛的話語,如《吳方言詞典》收錄相關用法。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因古籍文獻無網絡公開鍊接,故采用紙質文獻标注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愬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釋義
    “愬苦”即“訴苦”,指通過言語表達内心的痛苦或困境。其中“愬”是“訴”的通假字,意為訴說、陳述,而“苦”指苦難或不滿。

  2. 引證出處
    該詞可見于宋代魏泰的《東軒筆錄》卷一。文中記載,北宋将領曹翰因罪被貶後,面對皇帝的赦免,他含淚表示:“罪犯深重,感聖恩不殺,死無以報,敢愬苦耶?”此處“愬苦”強調在感恩情境下克制表達苦衷的态度。

  3. 使用特點

    • 語境多與委婉表達相關,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被“訴苦”替代。
  4. 相關詞語
    與“苦”相關的成語如“叫苦不疊”“苦肉計”等,均體現對苦難的表述或應對方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東軒筆錄》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水白首不渝白足幫源洞抱佛腳邊歌變應碧澄澄鼻窦炎筆牍襜帷炒團丹光大仆達通遁天風塵之警風旛風汛敢不承命供招搆禍構連觀照觀自在汗迹火棗減克介正金醅進折蘮蒘激貪倨僈舉世聞名铿拊課題赉況漏脫馬環毛薛馬杓煤末片酬貧衲棋經七葉貂權軸收身衰仔霜蕊水落管舒頭探腦竦桀送逆桃根桃葉滔漫銅樂隊頽阘萎靡不振